上官云怡为第十四式掌法取名为蛟龙出海。古人云蛇为蛟龙,千年而化真龙。这一式从地面之下破土升龙,如同神龙出海一般叱咤风云,在潜龙于陆的厚积下,雷霆万钧所向无敌。
第十五式掌法名为群龙无首。这一式,巨龙突然分化成十八条真龙,这十八条真龙一经击出,声势浩大而翻江倒海。并且潜龙于陆在十八处穴道留存的每一成功力,可立即再次发出十八条真龙,十八处穴道的留存竟能连续激发出十八次攻击,每一次均可发出十八条真龙。看来群龙无首的妙用是群体性攻击加范围性的覆盖式攻击,比起第十一式的时乘龙驭更加所向披靡,实战中覆盖范围更广,且在潜龙于陆的蓄势助力下,威力更是盖世无双。
第十六式掌法称为画龙点睛。所谓画龙之点睛,飞腾变化而莫可测识,其利乘乱之际出其不意,实属主动出击的上上层功法,并用于关键之处的神妙之笔,以达利涉大川、履险如夷之最佳时机。这一式的要诀在于乘虚而入,先发制敌,后发先至。
第十七式掌法为摩龙涅诀。这一式,炀仪似乎并未领悟到最终真意,却隐含有潜龙于陆的奥义,却又不似潜龙于陆那般以留存叠加的方式来激发战力,而是一种真正的吐故纳新。炀仪说,当他修炼摩龙真诀这一式的时候,常有百川归海、涅盘重生的意境体会。而“涅盘”是佛家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不生不灭、超离生死烦恼、安住永恒快乐的境界。灭除生死因果,必跳出六道轮回,了生脱死乃是涅盘。
第十八式掌法,上官云怡为其取名:亢龙有悔。自炀仪领悟出摩龙真诀之后,在他最深刻的意识里早就把它当作了天下第一的神功,其掌法之精妙天下无双。而后来又创出了潜龙于陆、蛟龙出海、群龙无首、画龙点睛的四式掌法,这四式掌法不求于力,却威力无穷,截然不同于前十二式掌法。这种更高境界的领悟让炀仪早已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只觉得武学之道不住于相、不住于形、不住于法门,而在于感悟与超越。但这样的感知炀仪还未透彻,若摩龙真的可以涅盘重生,乘一切法,那便是苦海无边,已然回头是岸。对于十七式摩龙涅诀和十八式亢龙有悔,炀仪并不完全通达,只能日后得遇机缘,再慢慢领会了。
夜雨潇潇,闻雨思凝,诗田花雨,许你心愿;清风竹韵,红袖独倚,沧海一叶,野鹤闲云;今夜无眠,万千思绪,时间穿梭于每一个似曾相识的黄昏,凝结的阕阕往事清晰可现,依旧不依不饶地流淌在梦里叠叠绎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宋、苏轼 】
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炀仪和上官云怡带着常乐、冰漓、萧仲英、张祯山和龙僷,他们一共七人出了大宅向北边缓缓而去。临行前上官云怡也没和大家说具体要去干什么,大家也都不问,心想着到了地方自然就会知道了。其实上官云怡本想告诉大家的,只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完全一定的,她也不能确定那姓岳的是否会在这两日出现。
路上常乐还在调皮:“大姐我们都走了一个时辰了,虽然走的慢,但也有点儿累了。”
“那就休息一下吧,反正不急着赶路。”
“啊?可是,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啊,不会真的上华山吧?”
“华山美景冠绝天下,不去欣赏一下,十足可惜的很。”
常乐惨兮兮地叫苦:“可是赏完美景,我们就下不了山啦。”
“瞧你哪点儿出息,有我在,你怕什么!”
“大姐在,我大哥和萧大哥都在。可,那也是华山巅啊,不能去白送了小命不是。”
此时张祯山说道:“师姐,我们现在走的路的确是去华山的路,继续走下去两三日也就到了,真的要去欣赏华山的美景吗?”
“也不完全是。你看,这沿途的美景也很是不错,若半路上遇见个什么仇人那就更好了,手起刀落,报仇雪恨,岂不快哉!”
“哦?这么说,师姐是得到了什么消息?
“那倒是没有。经过这次大战后,华山派的实力被消减了不少,那姓岳的肯定会心里着急,但他的目标仍然是惠城。若想一举拿下惠城来扳回这一局,我猜测,这三日里他定要下山前往盟城或者是太史庄,所以我就选择在路上等他。”
“是啊,师姐。这个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只是怕他带了大队的人马,我们便无从下手了。”
“若是如此,我就放他一马。但我料想他一定会轻装而行,力求快速行动。”
“嗯,这倒是一个机会,一个绝佳的机会。”
“哈哈,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大姐,咱们快赶路吧,我们要到什么地方去?”
“不,不用着急。一方面要等等看,看看瑶茉会不会派人给我们送来准确的消息,或是其它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以逸待劳,力求在这一战中一击成功,毕竟这姓岳的身边高手众多,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