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连酒店门口的招待,都和从前完全不一样了。
聘用制让她们知道,自己干不好,可能要被淘汰的,这么一份好工作可不好找,而且表现好了还有明确的晋升方向,当然努力在岗位上做好。
这就是改革的意义。
而苏联的改革,最主要的是推行私有制。
当然,在改革的头几年,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推行私有制化。但是随着改革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的加深,苏联领导人不仅没有正确的总结教训,反而把原因归咎于体制,归咎于公有制。
因而逐渐形成了以下改革思路:认为现在国家集中的资产过多,人民同国有制关系不紧密,职工没有参与感和积极性,因而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所以要实行国有资产的分散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
崇尚西方的私有化,现在大街上显眼的西方的私人银行,就是推行私有化的产物。
“表哥,你知不知道,咱们这一次赚了多少钱!”
回到房间里,兴奋的朱倩倩终于忍不住了,兴奋的喊道。
“钱这个东西,都是数字,我对钱不感兴趣。”
陈平安终于说出了这句马氏的经典装逼语录,嗯,就感觉很爽!
“不感兴趣你赚这么多钱?”
朱倩倩表示不服,但是想想陈氏集团,又觉得很合理,钱的确就只是数字了。
“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钱如果失去了购买力,那就只是废纸而已。”
这种经济学的知识,陈平安觉得要跟表妹讲起来还是挺不容易的。
“咱们现在赚的是什么钱?”
“是卢布对不对?”
“那要是一万卢布就能买一个面包,那他还值钱吗?”
朱倩倩一下愣住了。
目前这个时代,卢布可是最值钱的,1卢布兑换2.8美元。
一万卢布只能买面包?朱倩倩可从来没想过这个情况。
除了陈平安这个“先知”,谁能知道未来,一个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会被轰然崩塌呢。
“那怎么办?要不,咱们都换成的钱拿回去吧!”
朱倩倩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回国,国家永远是国人最坚强的后盾你。
有人说“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幸福”,简直就是胡扯。
如果国家孱弱,就会被人摆上餐桌,成为被分食的对象,这就是现实。
所以,国家不崛起,哪有小民的幸福?
这套“餐桌菜单论”可不是某人独创的,而是一句“美国俚语”,表现的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观和民族之林优胜劣汰的本质。
只有那些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意识文化入侵洗脑的人,才会完全不顾国家的大义,去追求极度自私狭隘的小民幸福。
这原本应该相辅相成的东西,国家富强了,百姓自然就幸福。
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缺一不可。
在军事方面极度强大的红色巨人苏联,就是被对手找到了弱点,利用文化入侵和“和平演变”的手段搞乱了,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手段。
“不能回去。”
“把钱拿回去那还费劲巴拉的过来干吗?”
“得把钱都花出去,才能发挥钱的价值……”
未来,这些卢布会贬值千倍以上,在最值钱的时候,把这些钱花掉,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朱倩倩虽然不理解,但是她还是选择听从三哥的话。
在洞天福地空间中,朱倩倩才明白过来,陈氏集团不仅仅是有钱这么简单,还掌握着许多高科技,甚至超越科技之上的神奇力量。
她自己想不通有什么关系,按照三哥说的做就是了,人家创建这么大一个集团,从来没出过错的。
“为了以后资金的安全,咱们最好有自己的银行……”
私人银行进驻苏联社会,就是学习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结果。
“哥,你要开银行!?”
朱倩倩震惊的问道,她对银行的印象是这东西都是国有的,怎么可能允许外人来开?
“这几天,你在街上就没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吗?”
80年代末开始,在苏联开设私人银行并不困难,有资金和办公场所就能开。
直到后世解体以后,这些私人银行都还存在。
这些私人的银行,现在还显现不出他们的作用,等到真正的“金融洗劫”开始,才会显示出他们的本质。
“他们就愿意把钱存进这些带洋码子的银行?”
朱倩倩表示怀疑,这种情况,在国内的话,老百姓可不愿意把钱存进这些莫名其妙的银行。
“你出去体验一圈,比较一下就知道这些银行能存在的原因了。”
朱倩倩听了表哥的话也不废话,立刻带着疑问,分别去了苏联的国有银行和那些洋码子的私人银行。
她先去了国有银行,倒是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里面的职员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这一点和国内的那些“八大员”如出一辙。
因为有本国的情况对比,所以并不惊讶,但是当她来到那些“洋码子”的西方私人银行的时候,对方是服务真是把她惊呆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