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你要干嘛去?”
“慧明大师,您来得正好,快看看,外面……!”
“一切皆有定数,外面之事无需你管,关闭大门,诵经念佛,为惨死百姓超度祈福即可!”
大雄宝殿之中,一群和尚满怀虔诚的态度,不断烧香、拜佛、诵经,祈求佛祖保佑乱世中的百姓…
然而,低沉的诵经声下,拍门声、哀求声和惨叫声不绝于耳,他们全都置若罔闻。
年轻的玄奘麻木地敲着木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与此同时,李淳风同样慢慢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身处深山道观时,一阵恍惚。
到底怎么回事?
李淳风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回忆起自己刚才似乎陷入了一个梦境之中。
在梦境中他经历了各种奇妙的遭遇。
“庄周梦蝶?还是仙人考验?”
李淳风喃喃自语道,感觉这一切都太过虚幻,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当他抬起头看向四周时,却发现自己的道观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干净整洁的道观,变得凌乱不堪。
“这是怎么回事?遭贼了?”
李淳风心中疑惑不解,决定四处走一走,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道观中一声怒吼在李淳风耳边响起。
“淳风,你还在这里发呆?还不快收拾东西准备下山?”
“观主?下山?下山干什么?”
“混账,如今乱世已至,百姓有难,我等习得一身道法,岂能因祸而避之。
我教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贵生济世。
如若深得我教道法理念,现在就应该下山拨乱反正!”
李淳风听得乱世,百姓有难,来不及思考什么庄周梦蝶,连忙收拾东西下山!
顺带着拿了些道观财产以做备用,也是这时,李淳风才明白观内为何如此凌乱了!
当他走出道观时,周围的景色也让他惊讶不已,原本空无一人的山林之中。
竟然多出了许多飞禽走兽,它们在丛林中嬉戏打闹,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但是……没空欣赏了!
……
画面再次变化,场景来到了太平盛世,此时的寺庙大门敞开,人声鼎沸。
佛信徒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大雄宝殿中香火鼎盛。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全都虔诚烧香拜佛。
偏殿中,角落里的玄奘看着这一幕,心却越发迷茫和痛苦。
“这就是和平时期的佛寺吗?为什么感觉有些许陌生……”
看着满堂信徒,玄奘心中十分疑惑。
为何乱世大门紧闭,视众生于无物,盛世则寺门大开,讲究佛爱众生?
他坐在佛像下,双手合十,闭目沉思,想要从中寻找答案。
“师兄,你怎么还在这?”
正当玄奘沮丧思考之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玄奘转过身,发现一名和尚正笑着站在他的身后。
“师兄,住持不是说了让我们出寺化缘、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吗?你为何还在这里?”
玄奘闻言,内心愈发苦闷,现在肯让我们出去普度众生了?
先前为何不许?
另一边,李淳风和许多道人行走在大街小巷,行医治病,宣扬道法。
同时也在打击着许多冒牌假道人。
待江山稳固,百姓安康之时,一部分人马返回山上,继续隐世修仙。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化身黎民百姓、文臣武将,以另一个身份在生活着。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
有的道士选择小隐、中隐,而李淳风,则选择了大隐。
真正的隐士不是拒绝现实生活,而是身处物欲横流的场所,依旧保持初心。
真正的隐士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内心依然可以纯朴,依旧可以济世安民!
……
此时,长安城之中,一片寂静,所有人看着佛门的所做所为,均是一阵不满。
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见我佛心生怜。莫是尘埃遮佛眼,原是未献香火钱。
长安的佛信徒更是有种信仰崩塌之感,我心有佛,佛却无我。
乱世受尽世间苦难,求佛,佛却说:一切皆有定数。
盛世香火供奉,百姓安居乐业,佛曰:普渡众生,可却始终没见渡了谁。
而李渊、李世民等人,瞧得道教众人的表现,甚是满意。
虽然也出现害群之马,但是更多的是救世道人,不愧是我朝本土宗教。
道曰独善其身,可偏偏苦难时出手相助。
道曰顺其自然,可苍生动乱时,却能拨乱反正。
“每逢乱世,道士破关出山,一身道法拯救天下苍生。
海晏河清,和尚化缘向善,受世人拜奉敬仰,此话虽有偏颇,但甚是有理啊!”
长孙无忌、房玄龄和程咬金等人,看着头顶的画卷,不禁感慨道。
……
画面中不断转换场景,各种各样的环境,展现了僧人们不同的表现。
其中以玄奘为首的一帮救世僧侣最为突出,他们行走在各个场合救助苦难百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