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开业才半年多时间,工厂的规模已经由原来的四五十人发展到四百多人,这个规模还在不停的扩大,特别是机械事业部这边,模具事业部那边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增长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注塑部有了扩大的趋势,原以为只是满足自己厂里试模就可以了,现在有些厂家为了节省成本,他们不愿成立自己的注塑部,选择只下产品订单,而有的模具和产品尺寸过于庞大,客户要投入注塑机的成本也比较高,模具厂这边有现成的注塑设备,他们也选择只需要成品,注塑部门由最开始的两台机,已经逐步发展成现在的十台机,特别是用于试验大型模具的1300吨和2800吨注塑机到位之后,注塑部门的压力陡然就增大了,这主要是这时候应对国内家电企业的大型注塑机,而应对汽车行业的更大型的5000吨以上的注塑机,这时候在国内还买不到,要到港岛订购才能买到,港岛的震雄公司就是以注塑机闻名的企业,这时候他们也没有生产这么大吨位的注塑机,但是他们可以代理国外的品牌,服务还是由他们来做,郑云龙的工厂已经和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合作友谊,因为他的注塑机都是买这个牌子的。其实单纯的注塑加工也是能赚钱的,特别是大尺寸的产品,买机器虽然很贵,但是每天的纯利润也很高,一台200来万的超大型注塑机,对外注塑每天的纯利润就有一万多,算起来半年左右就可以回本,还不会超过厂家的质保期,果然还是资本才能赚钱。郑云龙这时候也有了投资注塑部门的打算,先把注塑部门的厂房修好,再根据需要逐步引入一些大型的注塑机,他一直坚持一个观点,要做就做别人做不了的,还是那句话:要么大,要么精。
现目前最要紧的是逐步培养自己的企业管理人才,现目前工厂最主要的就是模具和机械两大部门,模具部门的曾永强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前世能够建立七八百人规模的模具工厂,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是办不到的,但是也要培养一两个助手,万一他哪一天离职怎么办?机械事业部现在是由凌风在管理,但是凌风的性格更适合于做学问,让他管理机械事业部下面的研发部门还可以,全盘管理还差那么一点水平,郑云龙之前的打算是让自己的弟弟郑云昭以后来管理机械事业部,所以郑云昭才去学了机械工程,但是离毕业最少还有好几年,在国内的机械厂去招聘一个管理人员也不好,郑云龙不太喜欢国营厂的管理模式,湾岛人的管理模式学习的是岛国人那一套,虽然有点繁琐,但还是有他先进的地方,但是湾岛人不好招,因为他们喜欢为他们岛内的企业服务,这样就剩下就近的港岛人,港岛这几年的就业情况不是很好,每个月两万多就可以请一个很不错的部门经理,嘉禾厂之前的小黄生好像每个月才一万五港币,总之,人才培养是以后的重点,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
喜欢重生后,从打工仔到商业巨子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重生后,从打工仔到商业巨子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