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这价格还行!”
听到王大山提出一千的租金,孟子峰忍不住点头。
“嗯,毕竟是他们这么多年的心血,我不忍心给太低!”
“好!”孟庆称赞一声。
孟子峰在一旁插嘴,“既然这样,那明天就开始启动租地吧!”
“嗯!”
第二天,王大山几人兵分两路。
孟庆父子准备召开小孟楼组员会议,商讨租地的事情。
王大山则一早赶往乡里,他提前通过孟庆联系了材料商。
50亩地的养殖场,需要的材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一番购买下来,直接花去7万块钱。
买完材料还要联系施工队。
王大山找到一家,给他一周的时间完工。
因为工期太赶,施工提出加钱。
这个又花去3万块钱。
村委会这边。
在孟庆组织下,小孟楼来了四五十人。
见人来的差不多,孟子峰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草稿。
“大家既然都来了,我就开门见山!”
“这次喊大家过来,是想和大家沟通一下。”
“我们宏图公司准备租各位手中的土地盖塑料大棚,租金按照每年一千,连续租六年!”
“什么?租地?”
孟子峰的信息像一颗炸弹丢进人群,瞬间炸锅。
“好好的土地不种,为啥要租出去?”有人提出疑问。
孟子峰及时解释,“我们准备建一个大型养殖场,来培育蚯蚓和薄荷。”
听到是王大山准备建养蚯蚓还有薄荷,有些人明白。
王大山这是又找到赚钱门路了。
看他搞得这架势,事业越搞越大!
活该人家赚钱!
不过有人却觉得王大山这样搞不行,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淡!
想到前段时间王大山打响下东村的两笔收购案,更有人心中嫉妒不已。
“我一亩地收成一年可以卖三四千,你就给一千租金?”
“就是,这也忒低了,总不能老是你们吃肉,不给我们喝点汤!”
哪怕王大山现在在村里的名声不错,但是涉及到个人利益,没人愿意让步。
有一些老农思想的人更是现场嘲讽。
“这土地从古至今都是种粮食,你们搞什么蚯蚓养殖,是要坏了我们传统吗?”
“安静,都安静!”
见现场有些混乱,孟庆及时站出来。
“大山也是为大家考虑,毕竟咱这种地一年下来要辛苦很多,如今不用干活就能拿一千块钱,很划算!”
“特别是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的,他们如今干不动农活,土地与其荒废,还不如租出去!”
“说的这么好听,孟支书你怎么不租出去?”
孟庆遗憾道:“我倒是想租,可是大山不要,他只要小孟楼麦场那边土地!”
“切,说的好听,谁知道是不是!”
孟庆闻言,气的脸色通红。
“你……”
这时有人站出来,“孟支书,今天除了租地还有没有其他事?”
“没有!”
“那好,这地我不租!”
有一人带头,其他人开始跟风。
本来有些犹豫的人见大家都离开,也跟着离开。
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孟庆脸色涨得通红。
他实在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本来信心满满的孟子峰,脸上一阵失落。
“爸,这咋办?”
孟庆摇了摇头,“我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你如实和大山说吧。”
中午,王大山从乡里回来,看到灰头土脸的孟子峰。
孟子峰把上午的商讨情况汇报给他。
听到没一个人愿意租地,王大山头疼不已。
本以为最容易的一环,如今却成了最难的一环。
看来他把这些人的想法想的太简单!
耕地,在农村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虽然王大山给了一千每年的租金,但是他们一个季度也能挣这么多,凭什么要租给王大山!
王大山看着焦急的孟子峰安慰道,“子峰大哥,这件事我来想办法!”
孟子峰只能无奈叹了一口气。
很快,小孟楼关于上午的会议传了出来。
听说王大山为建塑料大棚,做养殖场,要租农民手中的土地。
很多人并不看好。
特别是一些老学究,更是嗤之以鼻。
“土地是咱老百姓的天,被他拿来这样祸害,那以后我们还吃什么!”
如此类似的话语在村里传的到处都是!
即使王大山是乡里的杰出青年,更做过舍己为人的好事,登过报纸,上过电视,他们也不买账!
此时王家院子里,王大山还在思考如何解决租地的事情。
眼看着材料买好,施工队谈妥,土地却租不下,他心中着急。
看着天空,王大山大脑飞速运转。
土地是这些人的命根子,因为他们要靠土地养活。
如果想让他们放弃土地,就要给到足够打动他们的筹码。
可是,怎样才能打动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