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羽回国后,就犹如一个陀螺一般,一直处于高速旋转状态,搞定赵氏三兄弟后,他又给孟宪璋大爷压任务,让大爷带领文印制图社的孩子们,加班加点将他从美国带回来的全部资料,翻译打印成中文,将全部图纸绘制成施工蓝图并翻译成中文,工作量非常浩大,姬羽要求一个月内完成,人不够就向安娜嬷嬷求助,孟老也可以找他的那些老友,姬羽不计较成本只要结果。
从燕州回来后,姬羽就找到代理五金厂厂长的方副区长,提出对库存积压的煤炉进行部分改造的建议。
说是改造,其实并没大动,只是在炉子底部加装了一个可以控制进风量的风门,改造费用不超过一块钱,却可以大大延长煤炭的燃烧时间,起到节煤的效果,套筒水箱和炉内螺旋管,不影响煤炉的构造,属于独立配件,不用修改炉子。
方区长也是聪明人,一听姬羽的想法,立刻就明白了,激动的眼圈都红了,她知道,五金厂是真的有救了,这种土暖气莫说在乡镇有广阔的市场,就是在京城郊区也会有大量受众,即使五金厂不引进外资,继续做这种土暖气,也能起死回生,当然,招商引资,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特种泵,肯定比生产土暖气更有前途,这毋庸置疑,吸引外资招商开发必须尽十二分力气去完成,但招商引资犹如男女恋爱,郎有情那也得妾有意才行,万一老美资本家来考察一圈不满意这边的环境条件,或是提出的条件特别苛刻,她也有底气了,五金厂不会再成为她进步的障碍,相反还会为她的政绩加分,副区长简直爱死了眼前的俊小伙。
即使招商正常进行,五金厂的积压产品也得尽快变现,俩人一番商讨做出决定,姬羽立即接过五金厂代理厂长的职务,行使厂长职权,提拔左玉鹏为五金厂生产厂长,聘任如意食品厂的沈劲松担任五金厂经营厂长,抽出得力人员组建土暖气施工安装队,推广承接土暖气业务,对五金厂车间主任、班组长进行培训考核、竞争上岗,部分车间对库存煤炉进行改造,加装风门,部分车间负责生产套筒水箱,铸造车间可以利用库存铁锭继续进行限量煤炉和暖气片生产,尽可能做到每个在职职工有工作有工资,对考核不合格、违法乱纪、不服从管理的职工,坚决予以开除,绝不留情。
翌日,五金厂大礼堂,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方坤做了形势分析和区委准备采取的措施,广大职工已经冰冷的心开始发热发烫,当方坤公布了区委和街道办对姬羽的人事任命后,五金厂响起经久不息的雷鸣掌声,五金厂与食品厂只隔一条路,食品厂多红火,食品厂职工收入有多高,他们一清二楚,从五金厂调进食品厂的30名职工,让他们羡煞了双眼,他们现在都知道,食品厂的老板姬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有大本事,他们希望也愿意相信,在姬羽的领导下,五金厂会重振五十年代的雄风,甚至比那时发展的更好。
职工们对提拔左玉鹏当生产厂长没什么异议,左玉鹏本身就是大车间主任,技术好有能力,工人佩服,更关键的是,人家是姬厂长的大舅哥,没人比得了。不过当听方坤说聘任沈劲松为经营厂长,下面的质疑声就开始嗡嗡作响,不过二车间老主任高喝一声:“甭管内行外行,也甭管资历深浅,更甭管年轻年老,只要能不亏本卖掉仓库的积压的煤炉暖气片,就胜任经营厂长,我就服他,你们谁不服?跟人家竞争就是,谁卖得多、卖的贵、把钱收回来,谁上。”
这下没人唧唧了,大家都明白,要是厂里有这样的能人,仓库也不至于有积压如山的产品了。
接下来,姬羽发表就职演说,他的发言内容不多,但全是干货,很提气,把工人激的嗷嗷叫,给了新厂长一波暴风骤雨般的掌声。
大会结束,姬羽第一次走进五金厂厂长办公室,从房间的办公桌椅、书橱、沙发,依稀能看出五金厂昔日的辉煌,木质地板、家具厚重大气,只是表面油漆已经有些斑驳,显得有些老旧,窗外的车间一样,处处无不透出暮气。
“笃笃笃!”敲门声响起。
姬羽抬头喊进,门被打开,杨紫贤、沈劲松夫妇走了进来,又把门掩紧。
“杨姐,你怎么来了?怎么,不放心沈哥,来查岗啊?坐,坐,试试这个沙发软乎不?它的年龄比咱们的年龄都大,不过质量是真好。”姬羽一边让座,一边找水杯,要给他们倒水。
杨紫贤拦住他说道:“老板,你就别忙了,我才听说你担任五金厂厂长的事,还聘任劲松当了经营厂长,吓了我一跳,你接手五金厂突然是有些突然,但我相信你肯定有充分的理由,也相信以你的能力能让五金厂起死回生,可让劲松当经营厂长就太不慎重了,别说我吓一跳,劲松也懵了,他以前一直当挑山工,当苦力,摆小摊买油茶驴打滚还不到一个月,一不懂技术,二没管理经验,自小到大连小组长都没干过,你让他干副厂长,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五金厂300多在职职工,恐怕任何一个人都比他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