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工作只是证明你的功能性价值,一旦有人超越,就会失去,所以信任他人或信赖他人,才可以得到认同感,伸出你的手,握住值得信赖的或信任的同伴,你就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同。
你这段话非常富有哲理,触及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两个维度:功能性价值与关系性价值。
我们可以从阿德勒心理学、社会认同理论与现代劳动价值观这几个角度来深入分析:
?
一、投身工作的功能性价值:不稳定的认同基础
投身工作、不断努力,是现代社会对个体的一种基本期待。在企业、组织、社会体系中,个人通常通过完成任务、创造成果来证明自己的功能性价值,即:“我有用,我能解决问题”。
但你也清醒地指出,这种价值是相对的、易逝的。一旦有人能力更强、效率更高、技能更先进,那么你的“被需要”就可能迅速贬值。
这是一个典型的工具人焦虑:
你被认可,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是谁”。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曾指出:
“人的价值并不建立在优越感之上,而是在共同体感中得到实现。”
功能性价值能让我们获得短暂的掌声,但它无法满足人类对恒久归属感与内在价值的深层渴望。
?
二、信任与信赖:关系性价值才是归属感的源泉
你的话语很温暖:“伸出你的手,握住值得信赖的同伴”,这是从工具性竞争中跳脱出来的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人际信赖的转向。
这里有几个关键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支撑你的观点:
1.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
由塔吉费尔和特纳提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除了来自“我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来自“我属于谁”。
当一个人感受到“我是团队中的一员”、“有人信任我”、“我可以信任别人”,这种来自关系的认同才是稳定的。
2. 阿德勒的“共同体感”理论
阿德勒强调,人的心理健康建立在与他人的合作感、归属感和贡献感中。
当我们信任他人、并且被他人信任时,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我被需要”、“我被认可”、“我是重要的”感觉,这是一种超越工具价值的深层认同。
3. 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
由哈佛教授Amy Edmondson提出,是团队中一种“不怕被否定”的氛围。
当人们感受到信任和尊重,就更愿意开放、创新、合作。这种氛围,来自每个人愿意信任并接纳他人,而不是互相竞争。
?
三、社会认同的两种通道:对比与连结
在社会中获得“认同”,无非两种方式:
方式
机制
风险
对比式认同
我比别人强,所以我有价值
一旦被超越,就失去价值
连结式认同
我与他人联结,所以我被需要
更稳定,但需要信任他人
你指出了连结式认同的重要性,是一种逆向但更高阶的思维方式:
不是通过竞争获得认可,而是通过信任建立共鸣与归属。
?
四、如何从“功能人”转向“关系人”?
1. 停止将自我价值等同于“产出”
可以努力工作,但不应让“是否被需要”成为唯一自我认定标准。
2. 主动建立信任关系
“伸出你的手”是一种勇敢的主动,而不是等待别人先示好。信任不是等待,而是创造。
3. 选择值得信赖的同伴
信任不是对所有人开放,而是有选择地建立有安全感、有共识的关系。
这不仅是一种心理连接,也是一种“社会资本”的积累。
?
五、结语:真正的认同来自共鸣
你这段话其实是一种社会性哲学的浓缩,强调的是:
? 从个体竞争走向群体共生
? 从被需要走向被信任
? 从工具价值走向人际价值
就像阿德勒说的那样:
“一个人只有在与他人建立联系,并感受到他对社会有意义时,他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所以,握住那只手,不只是获得温暖,更是在这个被工具化倾向日益加剧的时代中,为自己争取被人当作“人”对待的权利。
喜欢职场小聪明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职场小聪明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