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99年十一月,寒风凛冽,楚国郢都却是异常惹恼,楚国三万大军倾巢而出,在屈瑕的带领下,准备进攻罗国。
而前来给屈瑕送行的正是斗伯比和令尹斗祁,此时的斗伯比已经年迈,主动让出令尹职务给弟弟斗祁。
这个时候就见屈瑕驾驶着战车缓缓过来,他刚刚拜别了楚武王,当看到老令尹斗伯比和新令尹斗祁,战车竟然不停,从斗伯比和斗祁跟前驶过。
就见那屈瑕趾高气昂,鼻孔朝天,威风凛凛鄙视天下,不可一世的的样子,从斗伯比跟前呼啸而去。
斗祁气得大骂道:“小兔崽子,有什么可得意忘形的,蒲骚之战没有二哥斗廉,他能赢吗?
还有绞国的樵夫之计,我已经听说,那是斗班给他出的主意,最后他告诉楚王,是他一人功劳,什么玩意儿?”。
斗伯比阻拦道:“休要胡言乱语,他毕竟是王子,娇纵点也是情有可原。
可是我觉得屈瑕现在心气太高,完全不把这次战事放在眼里,正所谓“骄兵必败”,不行!我得去面见大王,要不然咱们楚国要吃亏。
于是斗伯比急匆匆赶往皇宫,前去求见楚武王,楚武王听说老头子斗伯比来了,不敢怠慢,赶紧请进来。
斗伯比心中暗自思忖,如果我要是直截了当告诉楚王,屈瑕骄傲自满,到时候屈瑕知道了,定会心生不满。
再说了,我毕竟是外人,他们才是父子,你这样说楚国太子,未来的储君,屈瑕知道了,将来继任国君,肯定会给自己小鞋穿。
于是斗伯比道:“启禀大王,此次征战罗国,已经派莫敖屈瑕和楚国精锐,但是罗国地处险要,民风彪悍。
为了以防万一,请大王再派军队前去,一同协助莫敖讨伐罗国。”
楚武王一听,紧皱眉头道:“一个小小的罗国,能有多厉害,罗国总共不到五千人,屈瑕有接近三万人。
老令尹还要寡人派兵给他,开玩笑的吧!还是老令尹老了,这胆子也笑了,哈哈哈……。
行了,老令尹,您回家歇着吧!保证不出一个月,捷报频传,哈哈哈……”。
斗伯比一看楚武王不听自己的,只有无奈离去,楚武王看着老迈的斗伯比说。
“哎!人越老越怕死,老令尹不比当年那样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随后楚武王回到内宫,夫人邓曼赶紧伺候楚武王膳食,楚武王边吃边道。
“哎!斗伯比是真的老了,他刚才告诉寡人,怕屈瑕打不赢罗国,请求我再派兵去协助屈瑕,你说说,他是不是老糊涂了,屈瑕已经带走了楚国全部军队。
我上哪里再去给他派兵,真是可笑”。
邓曼一听,赶紧起身离席,跪地说道:“大王,斗伯比可是有大才之人啊!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并不糊涂啊!他又怎会不知晓屈瑕已经带走了楚国所有的军队呢?
然而,他却仍然建议您派兵去协助屈瑕。这其中的深意,便是他察觉到屈瑕连胜数次后变得心高气傲,担心他因骄傲自满而耽误了楚国的战事。
若是直接向大王禀报此事,必定会引起屈瑕和大王心生不满,从而引发事端。
因此,他才选择婉转地告诫大王,务必要严厉提醒屈瑕,切不可轻敌冒进啊!”
楚武王听了夫人邓曼之言,这才恍然大悟,于是赶紧命人带着自己口谕,前去告诫屈瑕。
而楚王使者赶出来的时候,屈瑕早就领着楚国大军前往罗国边境,这里正好有鄢水隔着。
而罗国国君也得知楚国侵犯,早就派出大夫伯嘉打探楚国动向,伯嘉将楚军人数,驻地,打探的清清楚楚,并且联合了自己的盟友卢戎前来帮忙。
而屈瑕确实如斗伯比讲的那样,傲慢自大,多次胜利早就冲昏了头脑,竟然下令,这次他全权负责楚国三军讨伐罗国。
正所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我既是大王册封的主将,就有绝对的指挥权。
所以三军听令,你们只能执行我的命令,不得推诿,质疑任何命令,否则以军法论处。
三军默然,屈瑕告诉手下,上次强渡汉水,蒲骚之战击败郧国,这次咱们强渡鄢水,争取一举击败罗国,到时候重重有赏。
但是这次鄢水河水低小,不能用大船渡河,只能是小船摆渡,屈瑕不管这位,要求楚国三日内强渡鄢水。
等到楚国大军日夜不停渡河,这边伯嘉和罗侯则按兵不动,等到楚国大部分军队刚刚渡过鄢水,楚军乱成一团,毫无章法。
于是罗侯命伯嘉全军出击,打的屈瑕的楚军丢盔弃甲,毫无抵抗之力,屈瑕想要后退,被卢戎堵住退路,楚军受到两路夹击,只得逃走,屈瑕带着楚军一路狂奔,直到逃到荒谷一带,这才摆脱了罗国和卢戎追击。
屈瑕看到自己三万楚军,死伤过半,楚国竟然被一个小国罗国击败,屈瑕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楚武王,于是当天晚上,在自己的大帐内,自缢身亡,以此谢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