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满清国都北京,紫禁城的外城,西门广渠门附近的隆安寺。
大明监国的锦衣卫同知李贞,正带着几十个心腹手下,乔装打扮成香客驻守在此,已经半个多月了。
此时的北京城,已经被满清霸占了14年,承平已久,但京城的格局和布局,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外城7个城门,有天坛和先农坛,也是普通老百姓的住所,内城有9个城门,包括皇宫、诸王府邸、朝廷六部官署、宗人府、八旗驻地等等。
隆安寺,地理位置非常好,周边有一大堆寺庙,包括安化寺、夕照寺、札拜寺、还有拈花寺等人流密集之所。
更重要的是,其东面是北京城外城的东门广渠门,北面是东便门,跑路比较容易,同样也非常靠近内城的崇文门,方便进出内外城。
岷王登上监国的同一天,锦衣卫的3个首脑,全部出滇办事,丁仁带着武鸣去了缅甸,负责处理跑路天子。
而另一个锦衣卫同知李贞,带着一百多精锐手下,兵分几路分别前往四川、贵州和两广,联络各路明军残兵溃将。
李贞本人,则是带着几十人心腹,直接前往两广,途经广西的上思州和广东的肇庆阳江等地。
完成联络任务后,这批人再从广州乘海船前往江南,在南京休整几天,安排几个心腹留下驻守,以便后面联络情报。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才领着几十个心腹锦衣卫,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前往满清京城。
“邵将军”
禅房内,留着狗尾巴辫子的锦衣卫同知李贞,一身的灰袍便装,表情严肃的对着另一个金钱鼠尾辫女真人,低声问道:
“兵将们的家属,都转移的怎么样了?”
这个女真人叫邵爱满,是正蓝旗降将邵尔岱的族弟,在磨盘山的时候,就跟着一起降明了。
此次东出云南,南下两广和北上京城,李贞准备了好几天,配备足够的随同人员、勘合(军队路引)、制定各种路线。
同时,他还特地向监国要了几个女真人,就是为了方便行走江湖,应对沿途各种关卡盘问,才能一路畅通,平安达到北京。
“多谢李将军挂念”
听到这个话后,身材高大魁梧的邵爱满,脸色一缓,露出欣慰的表情,拱了拱手,低声行礼道:
“都已安排妥当,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到了大沽口”
他这一次随同锦衣卫办差,就是奉了邵尔代的军令,但风险也不小啊,谁知道满清兵部会不会查到正蓝旗的头上。
其实邵尔代的担心太多余了,伤亡惨重的西征大军,退守昆明后,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清点伤亡,整理成册,又是几千里路程,来回奔波哪有这么高效率。
其实,这帮海西女真的族人,大部分还生活在关外,早就派人传信去了,留在北京内城的族人,反而不多,转运起来方便不惹眼。
当然了,虽然出身降将,但这一路上这个锦衣卫首脑,对他也是尊重有加,并没有任何的鄙视和责难。
“恭喜、恭喜”
锦衣卫李贞,同样脸色一缓,点了点头,对着邵爱满拱了拱手,低声恭贺道。
他现在也是越来越佩服岷王监国了,竟然得到满清鞑子的效忠,还死心塌地的那种,太不可思议了。
心中暗道,只要这帮正蓝旗将士的家属,一旦迁入云南,以后就别想反复跳横了。
顿了一会,李贞再把目光转向另一侧,看着心腹千户番炜,点了点头,继续低声问道:
“番千户,东西准备妥了吧?”
费了那么长时间,辗转几千里,当然不可能就发一些传单吧,必须搞把大的,证明锦衣卫的能力。
“回大人”
“所有的火药包和传单,都已准备好了”
锦衣卫千户番炜,立马站出来,对着李贞和邵爱满,拱了拱手,小声回道:
“此次多亏了邵将军,所有的物资都是他们采买”
“一共制作了10个火药包,每个20斤重,填装了大量的颗粒火药,够鞑子喝一壶的”
锦衣卫重来不缺制作黑火药的人才,但原材料就有点麻烦了,十几年时间过去了,京城的锦衣卫要么降了,要么隐姓埋名。
这群锦衣卫全是陌生人,采买危险军用物资,容易招人惦记。
刚好带了正蓝旗降人,本就是军中武夫,搞原材料难度不大,因此锦衣卫对邵爱满几人,给足了脸面和尊重。
“嘿嘿嘿”
顿了顿,番炜嘿嘿一笑,从怀里抽出几张薄薄的传单,双手交给李贞,表情看上去略微有点猥琐的样子,继续小声说道:
“这样的传单,咱们也准备了一万份,到时候洒满内外城大街小巷”
根据岷王监国的指示,这一次北上满清京城,搞爆破和散布谣言,爆炸的效果大小无所谓,也不追求杀伤,一心一意宣誓明军的存在。
至于传单谣言,那才是真正的杀手锏,保证让郁郁寡欢、体弱多病的顺治狗皇帝,看了就得崩溃,甚至是直接驾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