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所有的钱粮,朝廷的赋税,全部归结到户部。
户部上下,官员的俸禄,工匠的粮饷,原料的采购款项,全部都要去户部领银子。
很自然的,其中的关节流程,就增加了不少麻烦,也能减少朝廷的开支。
其次,朝廷的工部工匠营,太恐怖了啊,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全部是足粮足饷。
这在以前的朝廷,也是不可想象的,工匠是给钱,但大部分都是给一点点,意思一下而已。
哪里像现在这种规模,全是足粮足饷,做的好,还有奖励奖金,太败家了啊。
如此算下来,一个月近两万的开销,一年下来,就是20多万啊。
如果,再加上原材料的采购,至少也是六七十万的开销啊。
要知道,现在朝廷的军队,也就是30多万。
如果将来,是百万的规模,这个开支,就该吓死人了。
要知道,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朝廷户部的开支,也就是200多万。
这个200多万,还包括宫殿修建维修,皇帝寝宫修建,朝廷衙门维修,兴建水利等等。
所以说,老辣的卢若腾,白发苍苍的老家伙,仅仅做了几天的户部尚书,就摸出了一些门道。
大明中华王朝,之所以能打仗,打胜仗,都是朱皇帝的英明决策。
可以想象的出来,朝廷所有的赋税收入,至少8成以上,都用在军队,工匠,兵械,粮饷上面。
朝廷所有的机构和开支,都是围绕着打仗,军队缺什么,战场上缺什么,朝廷就搞什么。
“呵呵”
年轻气旺的朱皇帝,身穿便衣龙袍,同样是热的脸红耳赤,汗流浃背的。
面带微笑,呵呵一笑,摆了摆手,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开口说道:
“起来吧”
“这是在外面,不用拘谨”
“地上也不干净,听着,记着就行了”
说是这么说的,但还是叮嘱这个老杆子,要用心听,用心记着,别搞出事情来了。
没错的,现在的大明中华王朝,一切都是有条不紊,欣欣向荣发展。
朱皇帝不希望,换了一个工部尚书,就把朝廷的军队装备,搞的一塌糊涂。
没办法啊,朱皇帝从监国以来,工部就换了几波人了。
最开始,工部尚书是王应龙,就是王文简的老子,朝廷的安镇侯,也是朱由榔时期的工部尚书。
监国的第一天,朱皇帝就把他换了,把自己的老叔公放上去。
没办法啊,这个王应龙,年纪太大了,70多的高龄,走路都出问题了。
如今,由于各种原因,老叔公父子的权势太大,畏手畏脚,搞的大家都不愉快。
于是乎,又换人了,直接任用第一天入朝的卢若腾,算是给江南人腾位置。
朱皇帝是担心啊,这个老杆子,会把以前,大明王朝的陋习,带到中华王朝,把工部搞的乱七八糟。
“其次”
“就是质量了”
“你看到了吧,这些老少工匠”
说到这里,霸道专横的朱皇帝,突然一停,指了指作坊内,热火朝天的几百工匠。
点了点头,满脸的豪横和自豪,继续开口说道:
“看到了吧”
“这就是朕的底气”
“大明军队,打胜仗的保证”
“朕给他们发粮饷,足粮足饷,还有奖励奖金,概不拖欠”
“但是,这些都是有代价的”
“所有的作坊,所有的工匠,打造出来的兵械”
“都得刻上名字,方便检验兵械的质量问题,也就是物勒工名”
“一旦出现了问题,朝廷的兵部,朕的锦衣卫,东厂,就会根据名字,逐个点验,再抓起来”
“朝廷发下去的粮饷,他们得吐出来,还要除名,滚出工匠营”
“情节严重的,甚至是砍头剁首,绝不姑息、、”
是的,来自后世的朱皇帝,来到这个世界末日,地狱开局,已经一年多了,算是了解这个世道。
大明王朝的兵械,无论是热兵器,还是冷兵器,锻造技术水平,在整个蓝星,肯定是名列前茅的。
但是,为何会被满清吊打,出现废旧兵械,炸膛的火炮鸟铳问题呢。
归根结底,还是质量把控的问题,贪官污吏太多了,管理不严格,就会出现大量的残次品。
满清鞑子,都是一群老武夫,他们的手段,简单粗暴了。
只要出现了质量问题,那就砍人,一直砍到工匠,还有管理者害怕发抖,再也不敢作假了。
喜欢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