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叛乱刚刚平息,朱由检本想松一口气,集中精力继续推行大明的革新举措,然而,一份突如其来的奏折又将他卷入了另一场风暴之中。】
【这日早朝,监察御史王大人出列,手举奏折,神色严肃:“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近日收到密报,江南一带官员贪腐成风,严重阻碍地方新政推行,民生亦受极大影响。”】
【朱由检一听,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竟有此事?王御史,你且详细说来。”】
【王御史展开奏折,说道:“陛下,江南多地在执行安儿瓶推广及相关革新产业扶持政策时,官员与当地商贾勾结,肆意克扣朝廷拨款。比如,原本用于改良安儿瓶生产工坊设备的款项,被层层盘剥,导致工坊设备陈旧,产品质量下滑。更有甚者,在发放给受灾百姓的赈济粮中,也动手脚,以次充好,中饱私囊。”】
【朱由检怒拍龙椅扶手,“这群贪官污吏,简直胆大妄为!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洪承畴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江南乃我大明赋税重地,亦是革新推行的关键区域。贪腐之风若不及时遏制,不仅新政难行,恐还会引发民怨,重蹈西北叛乱覆辙。当务之急,需选派得力之人,彻查此事。”】
【杨嗣昌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查办此案要雷厉风行,让那些贪官污吏无所遁形。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惊扰过多无辜,以免影响江南的稳定与发展。”】
【孙传庭上前一步,“陛下,查办贪腐,需深入当地,从基层查起。要找到确凿证据,连根拔起,方能杜绝后患。臣愿亲往江南,为陛下查清此事。”】
【朱由检沉思片刻,说道:“孙爱卿,江南情况复杂,你虽有能力,但朕恐你一人分身乏术。洪承畴,你与孙传庭一同前往,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杨嗣昌,你留在京城,统筹各方事务,确保朝廷运转不受影响。”】
【洪承畴和孙传庭领命:“臣等定不辱使命。”】
【洪承畴和孙传庭二人日夜兼程赶到江南。一到地方,他们没有声张,而是乔装打扮,混入百姓之中,暗中调查。】
【在一家茶馆里,洪承畴和孙传庭听到几个百姓正在议论。一个老者摇头叹息:“唉,朝廷的好政策到了咱这儿,全变味儿了。说是给咱工坊补贴,可到我们手里就没多少了,这安儿瓶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
【另一个年轻人气愤地说:“就是,那些当官的和富商勾结,把赈济粮都换成了发霉的,我们老百姓能不苦吗?听说上头有人来查,也不知道能不能真的整治整治。”】
【洪承畴和孙传庭对视一眼,心中已然有数。他们决定先从安儿瓶生产工坊入手调查。】
【二人来到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安儿瓶工坊。工坊内,机器陈旧,工人们无精打采地工作着。洪承畴装作客商,与工坊老板攀谈起来。】
【“老板,看您这工坊,规模不小,怎么感觉有些不景气啊?”洪承畴问道。】
【工坊老板苦笑着说:“客官有所不知,朝廷之前说给补贴,让我们改良设备,提高产量和质量。可那补贴款,到我们手里十不存一。上头的官儿和那些大商人勾结,把钱都赚走了,我们这些小工坊主,只能苦苦支撑。”】
【孙传庭在一旁问道:“那您可知,是哪些官员和商人在背后操纵?”】
【工坊老板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小声说:“我也只是听说,好像是知府大人和城中最大的绸缎庄老板来往密切,这事儿他们肯定脱不了干系。”】
【洪承畴和孙传庭又走访了几家工坊和商铺,收集了不少证据,随后决定直捣黄龙,拜访知府衙门。】
【二人来到知府衙门,亮出身份。知府大人陈大人先是一惊,随后赶忙笑脸相迎:“两位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不知有何贵干?”】
【洪承畴严肃地说:“陈大人,我们来此是为了调查江南贪腐一案。目前已有诸多线索指向你,希望你能如实交代。”】
【陈大人心中一紧,但仍佯装镇定:“两位大人说笑了,下官一心奉公,怎会做出贪腐之事?定是有人污蔑下官。”】
【孙传庭冷笑一声:“陈大人,你就别再狡辩了。我们已经走访了众多工坊和百姓,证据确凿。你与城中商贾勾结,克扣朝廷拨款,致使新政难行,百姓受苦,你可知罪?”】
【陈大人见无法抵赖,扑通一声跪下:“两位大人饶命啊!都是那绸缎庄老板利诱下官,下官一时糊涂,才犯下大错。”】
【洪承畴喝道:“现在求饶,为时已晚。来人,将陈大人暂且关押,待进一步查清后,再做定夺。”】
【随后,洪承畴和孙传庭又根据陈大人提供的线索,迅速将绸缎庄老板缉拿归案。在审讯过程中,绸缎庄老板为了减轻罪责,又供出了几个参与贪腐的官员和商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