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事,"老者欣慰地说,"有了朝廷支持,这些珍贵的知识就能得到妥善保护和研究了。"
道士向沈明轩深深一揖:"是我们被野心蒙蔽了双眼。这些知识本就应该造福天下,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的独占之物。"
"既然如此,"沈明轩说,"不如加入钦天监?你们研究了这么多年,对天文历法想必也有独到见解。"
张居正也表态支持:"是啊,与其分散力量,不如集中朝廷之力,共同研究。"
趁着这个机会,沈明轩向张居正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计划:"我想在各府设立医学堂,将天文历法、医术验方等知识系统传授。这样既能培养人才,又能推广新法。"
"这个提议好!"张居正眼前一亮,"我这就向陛下请奏。"
思雨看着冉冉升起的朝阳,若有所思:"父亲,我想到一个好主意。以后在医学堂里,可以把天文台的观测数据与医案记录结合起来研究。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天人相应'的道理。"
"不错,"张若兰赞许地看着她,"看来我们的小神医已经想得很远了。"
沈明轩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当初他穿越而来,只想着低调做个师爷。谁能想到,一路走来,竟然完成了如此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人生的新意义——不是简单地利用现代知识,而是将古今智慧真正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价值。
"对了,"思雨突然说,"我们是不是该给这座天文台取个名字?"
"就叫'承智台'吧,"沈明轩说,"承载先人智慧,启迪后世新知。"
众人都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义。而此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晨光照在古老的观星仪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一个月后,承智台正式开始运转。
清晨,沈明轩站在台上,看着忙碌的众人。思雨正和几个年轻医者一起研究星象与病理的关系,那专注的样子,让他想起自己当年在现代实验室的日子。
"想什么呢?"张若兰走到他身边,递来一杯热茶。
"在想,有些事情冥冥中自有天意,"沈明轩接过茶,轻声说,"就像这座观星台,藏了几百年,却在我们手里重见天日。"
张若兰理解地点点头:"医道、天文,表面上是两回事,实则同源。这或许就是你能破解这个谜题的原因。"
远处传来学生们的朗读声。医学堂已经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除了医术,还要学习天文历法。这是沈明轩特意安排的,为的就是让新一代的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医道"二字的深意。
"父亲!"思雨突然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本医案,"你看,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些重病的发作规律,似乎和特定星象的运行有关......"
沈明轩认真听着女儿的发现,心中欣慰。这个当年在枫桥案中救下的婴儿,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睿智的医者。
白衣堂也有了新的使命。在张若兰的带领下,他们不再只是行侠仗义,更要负责各地医学堂的巡查和知识传播。
"对了,"张居正匆匆走来,"陛下已经同意了,准备在全国推广这个制度。另外,严世蕃也认罪了,交代了天门组织的所有秘密。"
"那些加入钦天监的道士们呢?"沈明轩问。
"都很专心研究,"张居正笑道,"他们说,真正的'天门',就是用智慧打开认知天地的大门。"
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着承智台的青铜构件。沈明轩看着这一切,想起了那个血月当空的夜晚。正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大家才明白:知识的真谛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传承。
"师爷,"一个学生跑来,"您说的那个'验尸课'什么时候开始啊?"
沈明轩笑了:"别急,会有的。我们要一步步来,把每一样知识都教好。"
张若兰在旁边打趣:"这些学生都叫你师爷,看来这个称号是改不掉了。"
"师爷挺好,"沈明轩望着远方,"提醒着我最初的心意——用知识济世。"
暮色中,承智台上的观星仪开始自动调整方位,准备迎接新一轮的观测。这座凝聚着古人智慧的建筑,将继续见证着知识的传承与医道的发展。
而这,也正是沈明轩穿越以来最大的心愿——让智慧之光永续绽放。
喜欢棘圜志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棘圜志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