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回来把打听的情况跟高翠兰说了一遍,高翠兰琢磨一会儿,道:“说的有道理,福陵山也许就在那无影山里面。离这儿只两、三百里,也费不了多少功夫,干脆就去一趟吧?”高福道:“只说到无影山三百来里,那山窝里不知道还有多少山路要走呢。再说了,有没有福陵山,谁能说得准。你一个妇道人家,到哪里去找?”高翠兰道:“路在人口中,不怕问不到。我猜一准在那里。”
高福见高翠兰去意已决,便道:“你一个人去,小的实在不放心;要去小的跟姑奶奶一块去。”高翠兰犹豫道:“你跟俺一块去,家中怎么办?”高福道:“暂且叫俺媳妇看着吧,反正不长时间就回来了。”
高翠兰考虑一会儿,道:“你跟着去也行,不过这事给谁都不要讲。你媳妇要问你,你就说送我出家去了。”高福疑惑地问道:“怎么,难道姑奶奶去福陵山也是出家?”高翠兰道:“实话跟你说吧,这淸凉山离家太近,我住那儿不清净,这才住了几天,官府就能找到庙里去。听说福陵山有个好去处,那里既没有寺庙,也没有道观,是个谁也想不到的清净地方,所以要亲自去看看。若是真的那样,我也就在那儿修行了。”
高福着急道:“那怎么行,没人烟的地方怎么能住?再说了,姑奶奶,你吃什么、喝什么呀?”高翠兰道:“不要为这事担心,那里原来就是高人修仙悟道的地方。前人能住,我自然能住。”高福道:“那——柳亦风的事你就不管了?”高翠兰道:“柳亦风的事还在等消息,不是急的事。我现在只是想先到福陵山看看,说不准还会回来。即使不回来,你也要到县城去打听消息,没事便罢,若是柳亦风有什么麻烦,我自然要去承担的。”
二人商议已定,高福把家中安顿好,便带着盘缠、行李同高翠兰一道奔无影山去了。
再说淸莲寺住持慧淸让高翠兰走后,本来也没放在心上,可日子长了,反倒念叨起她来,曾问过身边的几个比丘尼:“怎么不见高翠兰回来?”有的道:“走的时候就愁眉苦脸的,人家是大户人家,哪能受得这里的约束,走了还会回来吗?”慧淸口中没说什么,心里总有些放不下。
忽然一日,慧淸正打坐间,沙尼来报,说上一次来的那个钦差和县令又来了,正在前院等候。慧淸心中“咯噔”一下,不知是祸是福。便走了出来,见寺内外站着许多人马,心中更有些忐忑不安。急忙赶了过来,相见毕,引进茶堂,让了坐。慧淸道:“小寺偏僻,难得钦差大人、县令大人再次光临,实乃佛门幸事,老衲感激不尽!”
李侍郎道:“淸凉山虽偏僻,但满山灵气;淸莲寺虽小,却与佛有大缘,本官怎能不来?”慧淸听不明白他说的意思,忙道:“佛门有幸、佛门有幸。”李侍郎道:“你这淸莲寺更是幸中之幸哪!”
慧淸有些茫然,问道:“什么,淸莲寺怎么了?”李侍郎道:“圣上已颁旨,这淸莲寺要重新扩建。来时我已找人勘察过地形,要从这里一直建到山顶,现在的淸莲寺只能是山门殿了。你说,这是不是淸莲寺一大幸事?”
慧淸连忙站起,双手合实道:“阿弥陀佛,实乃淸莲寺之大幸事。不过,寺小人少,哪能化募到这么多银两?”李侍郎道:“这个不用你操心,既然是圣上旨意,一切费用都由朝廷拨付,还要你们去化缘吗?”
慧淸心中一亮,急忙跪下行大礼道:“圣上天恩浩荡,功德无量!”李侍郎道:“所以,淸莲寺重建后,就要改名为‘天恩寺’了,这可是圣上亲封的。”慧淸再拜道:“谢圣上隆恩!”李侍郎随招手道:“住持请起,坐下说话。”大家方又坐了下来。
吃了一会茶,说到工程方面的事,慧淸问道:“这么大的工程,如何动工?”李侍郎道:“你放心,淸莲寺暂且不动,先从寺后往上建,等上面大殿等工程建成后,尼众搬出,再重建这山门。”慧淸道:“李大人想得周到,这样就省得来回折腾了。”
县令柳亦风道:“说的是,要不是上一次李大人来这里,看到这淸凉山的好风水,怎能得到圣上赏识,敕建天恩寺?”慧淸道:“钦差大人也是与小寺有缘,恩重如山,老衲感恩不尽!”李侍郎道:“哎,不光是这淸凉山有好风水,而且是你淸莲寺中有得道之人。”慧淸弄不清李侍郎说的“得道之人”是谁,忙敷衍道:“不敢当,不敢当。”
柳亦风乘机问道:“慧淸师父,我姨娘近来修学如何,剃度了吗?”慧淸道:“你问的是高翠兰?”柳亦风道:“正是。”慧淸道:“这事还没来得及向大人禀报呢。两位大人上次走后,老衲就看她心事重重,问她,她也不讲。后来她却突然找我告假,说家中有事情需要自己处理一下,老衲以为她尚未正式剃度出家,就允了她。谁知道她去了就一直没回来。这些日子老衲正念叨这事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