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和日军的逐渐衰落,海城的抗日形势越来越好。冯三航等人开始策划更大规模的反击行动,渴望一举收复海城,将日军彻底驱逐出去。
在一次全体队员大会上,冯三航满怀激情地说:“同志们,我们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牺牲,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如今,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我们要更加团结,为了祖国、民族、亲人朋友,发起最后的冲锋!用我们的热血和生命,书写英雄篇章,铸就永恒辉煌!”
队员们群情激昂,纷纷响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反击行动的筹备工作中,期盼着胜利时刻的早日到来。
海城的百姓们也默默地为抗日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为队员们提供物资和情报支持,帮助制造武器弹药,成为了抗日队伍最坚强的后盾。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冯三航等人带领着抗日队伍奋勇向前。他们知道,胜利就在前方,但道路依然荆棘密布。然而,他们毫不畏惧,心中燃烧的火焰将照亮前行的道路,直至战争的阴霾被胜利的曙光彻底驱散,和平与安宁重新降临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在后续的日子里,冯三航和他的队伍继续着艰苦的战斗与筹备。他们不断地派出侦察小队,深入日军占领区,收集更多关于日军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后勤补给等方面的情报。每一份情报都如同拼图的碎片,被小心翼翼地拼凑起来,逐渐勾勒出日军在海城及周边地区的军事布局全貌,为接下来的大规模反击行动提供了坚实的情报基础。
同时,队伍内部也加强了军事训练。战士们在简陋的训练场上,日夜苦练枪法、格斗技巧以及战术配合。他们深知,在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对抗中,只有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才能在战场上赢得一线生机,才能为海城的解放事业增添一份力量。冯三航亲自指导战士们训练,他穿梭在各个训练小组之间,耐心地纠正战士们的动作,传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战斗经验和技巧,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这支队伍上。
而在情报战线方面,兰姐带领的情报小组再次立下赫赫战功。他们通过巧妙的伪装和机智的周旋,成功策反了一名日军内部的低级军官。这名军官为抗日队伍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日军近期军事行动计划,包括日军即将对海城周边几个重要村庄进行扫荡的时间、路线以及参与兵力等关键信息。冯三航得知这一情报后,迅速制定了应对方案,一方面组织村民进行紧急疏散,避免了无辜百姓的伤亡;另一方面,他带领队伍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当夜幕降临,日军的部队按照计划进入了伏击圈。冯三航一声令下,顿时枪声大作,手榴弹在日军队伍中爆炸,火光冲天。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陷入了一片混乱。抗日队伍则趁机发起冲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战士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奋勇杀敌,他们的喊杀声在山谷中回荡,让日军胆寒。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日军损失惨重,不得不狼狈逃窜。这次伏击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海城军民的士气,也让日军意识到,海城的抗日力量已经今非昔比,他们的统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反击行动的日益临近,海城的百姓们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抗日事业中来。妇女们日夜赶制军鞋、军装,为战士们提供后勤保障;孩子们则组成了儿童团,帮助传递情报,站岗放哨,警惕日军的一举一动;老人们则利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战士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隐藏物资、照顾伤员等。整个海城仿佛成为了一个紧密团结的战斗堡垒,所有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将日军赶出海城,恢复家园的和平与安宁。
在一次战前动员大会上,冯三航站在高台上,望着台下那一双双充满期待和坚定的眼睛,心中感慨万千。他激昂地说道:“同志们,我们即将迎来最后的决战时刻。这些日子以来,我们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但我们从未放弃。如今,胜利的天平已经向我们倾斜,我们要带着牺牲战友们的遗志,带着海城百姓们的期望,勇敢地向日军发起冲锋!让我们用手中的武器,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夺回属于我们的尊严和自由!”战士们听了冯三航的动员,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高呼着口号,那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终于,反击行动的日子到来了。冯三航率领着经过精心整编和训练的抗日队伍,兵分多路,向日军在海城的各个据点发起了全面进攻。在进攻过程中,战士们充分发挥了他们在训练中所学的战术技巧,相互配合,紧密协作。有的队伍负责正面强攻,吸引日军的火力;有的队伍则从侧翼或后方迂回包抄,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同时,城内的美姬、慕丹丹等人也组织群众发动了起义,他们袭击了日军的指挥部、警察局等重要机构,配合城外的进攻部队,让日军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