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晌午去兰城,下午三点返回。
刚进家门,张兰说李旺军打来过一个电话,说有急事跟他说。
江山眉头微皱,看样子是急事。
要不急,李旺军宁愿留着傍晚回城里,吃晚饭的时候在饭桌上说。
“妈,我回村里看看,明天早上我送你和阳阳小宝回宁阳。”
“山子,我这儿不急,你先忙你手里的事。”
张兰心里惦记着老顽固一个人生活了十天,嘴上说不急,其实今天就想回宁阳。
山子这会儿要回村里,只能等明天了。
江山开小车回七百户村。
他早上那会儿就要回村里的。
西京陈总突然来了一个电话,说完京都卖书的大好局面后,话锋一转,让江山去一趟兰城,找农业厅的苏书记拿一份红头文件。
这份文件对江老板在安泰县搞大棚蔬菜产业很重要。
文件要层层下发传达,传到安泰县估计还要一些时间。
江山直接去农业厅拿回来,顺路在省领导跟前混个脸熟。
这让江山感觉很奇葩,上层发的文件,要西京陈总给自己通知?
当然了,陈总也是为了自己在江老板手里能顺利赚钱。
陈总压根不知道,省厅的苏书记跟江老板已经有过一面之缘。
铜都市是一个小地级市,就管着三个小县城,市委书记调去省农业厅当一厅之长,江山也没想到。
苏云当农业厅厅长兼书记刚满一个月。
江山在苏书记跟前谈话谈了一个多小时。
苏书记的一个意思给江老板说得直截了当:
江老板,你如果真心实意要在安泰县搞土地产业,有啥问题可以直接找我。
江山知道,苏书记敢明着和自己接触,是顶着很大压力。
跟苏书记谈一个小时话都是次要的,江山手里拿了一份文件复印件,是苏书记给他吃了一个定心丸。
下面老百姓,谁知道上面发了什么政策性文件,都是县里干部给乡镇传达,乡镇干部给村民们传达。
上面的政策,在七百户村就没有了。
这份文件里的表述很明白,大棚蔬菜不在农业特产税的征收范围里,只征收普通农业产业税。
鼓励有条件的个体户、投资商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
各县、各乡镇切实做好大棚蔬菜产业的宣传和服务工作,鼓励单干农户发展冬季反季节蔬菜产业。
文件上的核心意思还有一个,不管大棚蔬菜的价格如何,种植户收入如何,税收不得超过产值的百分之五。
拿到这份文件,江山松了一口气。
重生一回,蝴蝶效应起了作用,这份文件在九二年之前出来了。
九二年以后,政策进一步放开,大棚蔬菜产业不再受政策约束,这才大范围大面积铺开。
普通家庭在腊月正月也能买起黄瓜青椒西红柿了。
西京陈总跟安泰江老板联合搞大棚蔬菜产业,他给省领导提了一些建议,是遵照西京范围的发展总结的经验。
陈总的那些建议,现在是江山包里的文件复印件。
有了这份文件,江山不怕王民心在七百户搞事。
三天前,江老板答应了陈庄三户人,给他们投设备配人手,搭好大棚,十二月出菜给江老板。
有这三户人跟过来,其他十七户人很快都会跟过来。
江山回到村里。
李旺军老远往车子跟前跑。
“军哥,我岳母说你有
急着找我,有急事?”
“我的天,山子,我以为你三天后才回来,我都急死了。”
李旺军赶紧说明白他为什么急死了。
王镇长给陈中杰下了命令,限期三天,让赵保红、李光明李光亮家把搭好的棚子自行拆除。
李旺军怕江山赶不回来,这会儿给手底下这些人安排,三天后,王镇长的人要进七百户村里,大家把他们堵在村口。
“山子,你说我这个办法合不合适?咱一百多人呢,他王镇长最多带一台农机站的推土机和几个镇上干部,他还能带一百多号人?”
江山摇摇头,表示对某人失望至极。
“陈中杰当村长,迷糊归迷糊,我想着他好歹是站在他们陈庄人一边,他这次是真迷糊了,他会彻底失了人心,没人听他话了。”
“军哥,你让大家等在村口堵他们,堵不住的,王镇长铁了心拆这三家棚子,晚上十二点都会来拆,咱们这些人等到半夜十二点么?”
李旺军一脸沮丧,双手一摊。
“山子,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我拉过去的设备,我指挥人帮他们三家搭好的棚架棚膜,被王镇长领着推土机和干部们拆掉,咱这脸打得啪啪响。”
“军哥,咱俩现在就去找何县长,只有何县长的一句话,王镇长才不敢这样干。”
李旺军心里还是没底。
“山子,王镇长在咱高崖镇瞎折腾了这么多年,他为什么没事儿,还不是何县长护着他。”
江山乐呵。
“何县长再护他,何县还得听县委书记的不是,当然了,这事儿没必要惊动咱宋书记,咱直接找何县长谈就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