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接应…
能在影密卫的查探下,就此消失不见。
就是接应。
寻常人是做不到的。
看来。
墨家乱党前往齐鲁之地早有计划,才有人等候接应,勉强躲过了影密卫的探察。
除了儒家。
恐怕再无人有此实力。
始皇帝眼中闪过冷意,沉声中威势更浓。
“儒家如今由谁执掌?”
“朕记得,李斯的老师似乎就是出自儒家,可健在否?”
章邯连忙应答,言辞慎重了几分。
“启禀陛下。”
“儒家历经数百年传承,如今确是当世第一大宗,门下共分七系,势力遍布齐鲁之地。”
“如今儒家的掌门为伏念,为人沉稳,握有剑谱排名第三的太阿,与其两位师弟颜路、张良并称齐鲁三杰。”
“门中核心,尽在小圣贤庄。”
“李相国的老师荀夫子也尚在人间。”
闻听如实禀报。
始皇帝俯瞰的眼眸毫无波澜。
“依你看来,何人去往儒家查明之事,最为适合?”
章邯毫不犹豫。
“禀陛下。”
“原本此次东往儒家查探,李相国与儒家颇有渊源,当是最优人选,如今当为七公子?”
闻听这话,始皇帝略为意外。
“噢?”
“你为何如此推崇战儿出面?”
章邯回想方才见闻,眼中露出敬畏。
“禀陛下。”
“七公子有纳百家学术之志,此去儒家尤为适宜,方才微臣与七公子相遇,感受到了极为强大的力量逸散。”
“以七公子的能力,此去儒家必有收获,至少也可为我大秦万民取得学术。”
此言响起。
始皇帝眼中有了几分兴致,却是淡然出声。
“你退下吧。”
章邯根本不敢抬头,就此恭敬告退。
待到殿中空无 一 人。
始皇帝陷入了沉思之中。
俯瞰着大殿,脑海中回想起了方才情景,也回忆起了近来的种种。
儒家。
向来游离于各国之外,也从不参与政事。
这种低调,并不符合那庞大的宗门体量,却总是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
如此存在,本就令始皇在意。
加上如今和墨家暧昧。
看来。
是时候派人去看看究竟,顺便敲打 一 下这些书生了。
曾经。
始 皇 帝远 赴东 韩,找到了 一位了不得的才士。
他当年的豪情之言还在耳畔回响。
“我欲铸 一 把天子之剑!”
“以七国为峰,山海为锷!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绝世无双,天下归伏!”
“此剑,即为天子之剑!”
始皇帝做到了。
他独自一人铸造了天子之剑,开创了天下一统的千秋霸业!
可惜。
故人韩非早已离世。
即便如此,始皇帝也对东土才士从不小觑。
此次墨家乱党逃往东土,不由得让他回想起了往事,而后听闻章邯之言,对于藏拙的儿子赢战也更为期待。
当年。
他可以找寻到自己的帝王之道。
身怀秘密的儿子赢战。
若是此去东土。
是否也能如同他一般,显露出王者资质,找到属于自己的霸者之路?
远望星空。
始皇帝陷入了沉思,眼里也有了期待。
咸阳城满是灯火,仿佛一个盛世将要到来,给人无限的憧憬和遐想,处处传响着热议和震动。
而这份震动,还在不断地蔓延发酵!
夜色如墨。
咸阳的热议却是经久不息,各处府宅都为今日学宫之事震动。
蒙府。
蒙毅还在为今日见闻动容,端坐大厅沉声感慨。
“七公子所言所行,果决凌厉,又有非凡远见,已有陛下风范啊。”
这话响起。
蒙恬的神色更加震动。
满朝公子无数。
也有扶苏那般出类拔萃的存在,不少人为之赞誉。
但从未有人说。
哪一位公子,能有陛下风范。
只是听闻这话。
其中的深意就不言而喻,凡是朝臣都无法淡定。
“果真如此了得?莫非七公子这些年都在藏拙?”
惊疑闻声响起。
蒙毅凑近几分,悄声继续出言。
“七公子无视旁人言行,就连扶苏公子出面劝解,都不为所动,这便是莫大的勇气,是绝对的自信和果断。”
“而后又能道出尽纳百家之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种深意之言,可见其超凡眼界,早已超脱了世俗界限。”
“还有今日,于学宫门前巧辩众儒,过人才学显露无疑。”
“这勇谋兼备,才学超凡的年轻人,能为我大秦公子,而后又能劝解扶苏公子醒悟 …… ”
“如此种种作为,若非天降奇才,就只能归结于陛下真龙血脉!”
说到这里。
蒙恬已然惊骇得无以复加。
他们兄弟为人臣之极,所见当世俊杰不知凡几,弟弟蒙毅更善谋略,却从未如此夸赞过任何人,此刻分析过后。
喜欢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