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对沈寿的刺绣技艺赞不绝口,他提出希望沈寿能绣一幅《耶稣像》,带到西方去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刺绣文化。沈寿欣然答应了,她深知这是一个传播中国刺绣文化的好机会。
为了绣好《耶稣像》,沈寿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仔细研究耶稣的形象和神态。她精心挑选丝线,每一种颜色都经过反复的调配,力求达到最逼真的效果。在刺绣过程中,她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每一针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丝差错。
这一绣,便是三年。三年里,沈寿几乎足不出户,她的世界里只有那幅《耶稣像》。她的手指被丝线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眼睛也因为长时间的专注而布满血丝,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怨言。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耶稣像》完成了。
当沈寿将这幅倾注了自己三年心血的作品展示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被它的精美和细腻所震撼。耶稣的面容慈祥而庄严,眼神中透露出悲悯与慈爱,仿佛真的从绣品中走出来一般。针脚细密如发丝,几乎看不到任何痕迹,整幅作品浑然天成,让人叹为观止。
传教士看到这幅《耶稣像》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握着沈寿的手,说道:“沈寿姑娘,你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幅作品一定会在西方引起轰动,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中国刺绣的魅力。”
不久后,《耶稣像》被带到了西方,果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西方的艺术家们对这幅作品赞不绝口,纷纷称其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沈寿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刺绣的代表人物。
沈寿的名声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中。慈禧对刺绣也颇有兴趣,她听闻沈寿的技艺如此高超,便派人将她召进宫中,想要亲眼见识一下她的作品,并希望她能留在宫中,专门为皇室刺绣。
沈寿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了皇宫。她向慈禧展示了自己的刺绣作品,慈禧看后,也不禁为之赞叹。她对沈寿说:“你的技艺的确非凡,若能留在宫中,为皇室效力,定能享尽荣华富贵。”
然而,沈寿却婉拒了慈禧的邀请。她说道:“太后,民女感激您的厚爱。但刺绣对我来说,是一种自由的表达,是我与世间万物对话的方式。我不想被宫廷的规矩所束缚,只想在民间,用我的双手,创作出更多能打动人心的作品。”
慈禧听后,心中有些不悦。她觉得沈寿不识抬举,竟敢拒绝她的邀请。但她又不好强行逼迫,只好赐给沈寿一块金匾,上面写着“巧夺天工”四个大字,便让她离开了。
沈寿回到苏州后,继续在她的绣坊里刺绣。然而,她拒绝进宫为皇室专绣的事情却得罪了一些权贵。他们开始暗中对沈寿进行迫害,诬陷她的作品有谋反之意,查封了她的绣坊,还将她关进了大牢。
在大牢里,沈寿受尽了折磨。但她始终没有屈服,她的心中依然怀揣着对刺绣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她在狱中,用自己的头发当作丝线,在一块破旧的布上刺绣。她绣出的是苏州的山水风光,是她心中的美好家园。
沈寿的遭遇引起了苏州百姓的同情和愤慨。他们纷纷联名上书,为沈寿鸣冤叫屈。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官府不得不释放了沈寿。
沈寿出狱后,身心俱疲。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刺绣。她重新开了一家绣坊,继续传授刺绣技艺,培养更多的刺绣人才。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苏绣这门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多年后,沈寿离开了人世。但她的刺绣作品和她对刺绣的热爱与执着,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她的故事,成为了苏州刺绣史上的一段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绣娘,在刺绣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卓越,让苏绣这颗东方明珠,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喜欢民间故事三百篇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民间故事三百篇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