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宗穴:舒缓身心的妙药
“接着是天宗穴,”孙思邈带着我来到一幅人体背部经络图前,指着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它位于人体的背部,是小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五行属土。天宗穴就像是一味舒缓身心的妙药,对肩背疼痛、乳腺疾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孙思邈讲述道:“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有肩背疼痛的困扰。天宗穴正好处于肩部,刺激它可以直接疏通肩部的气血,缓解疼痛。而且,它与乳腺的气血运行也密切相关,对于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疾病,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这时,一位肩背疼痛的患者走进医庐。孙思邈让患者趴在床上,充分暴露背部。他先用手掌在患者的肩部轻轻按摩,放松肌肉,然后找准天宗穴的位置,用拇指指腹进行点按。点按的力度由轻到重,患者刚开始疼得直吸气,但随着孙思邈的按摩,他的表情逐渐放松。“我感觉肩膀上的那块大石头好像被搬走了,轻松多了。”患者说道。
孙思邈又为患者按摩了几分钟,然后教他一些简单的肩部锻炼方法,叮嘱他平时要注意肩部的保养。“天宗穴不仅可以按摩、针刺,还可以艾灸。艾灸天宗穴时,能借助艾草的纯阳之力,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对于虚寒性的肩背疼痛效果更佳。”孙思邈对我说道。在临床运用中,若患者是长期伏案导致的肩背劳损,常将天宗穴与肩贞、秉风等穴位配合,进行针灸或推拿,以达到更好的通经活络效果;对于女性乳腺增生问题,除了常规治疗外,刺激天宗穴可辅助调节局部气血,减轻胀痛感 。
秉风穴:风邪驱散的关键
“秉风穴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孙思邈说道,“五行属风,是驱散风邪的关键穴位。它主要治疗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症,常与天宗穴配合使用。”
孙思邈介绍,当人体受到风邪侵袭,肩胛部气血运行受阻,就容易产生疼痛、麻木之感,刺激秉风穴能有效祛风通络,让气血重新通畅起来。说话间,一位自述肩部常感酸麻、遇风加重的患者前来求诊。孙思邈让其露出肩部,先在秉风穴周围轻轻按揉放松,随后用手指重点按压秉风穴。随着按压,患者表示有酸胀感向四周扩散,且肩部轻松了不少。
“针刺秉风穴时,要斜刺向肩关节,深度一般控制在0.5 - 0.8寸。”孙思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手法上采用提插补泻,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调整补泻手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日常保健中,也可以用热毛巾热敷秉风穴,每次15 - 20分钟,能起到一定的祛风散寒、缓解疼痛的作用。” 秉风穴还能改善肩部的活动功能,对于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受限的情况,刺激此穴可辅助恢复。
曲垣穴:肩部气血的调和枢纽
“曲垣穴在肩胛区,肩胛冈内侧端上缘凹陷中。”孙思邈指着穴位图说道,“五行属土,是调和肩部气血的枢纽。主要用于治疗肩胛疼痛、肩背拘挛等。”
孙思邈解释,曲垣穴处于肩部关键位置,对肩部气血的顺畅流通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此处气血不畅,就容易引发各种肩部不适。他让一位肩背拘挛的患者坐好,找到曲垣穴后,先用拇指指腹轻轻揉按,以放松局部肌肉。接着,采用按揉与弹拨相结合的手法,刺激曲垣穴。患者起初感到酸痛明显,但随着刺激,拘挛感逐渐减轻。
“曲垣穴在治疗时,可与其他肩部穴位如肩外俞、肩中俞等配合。”孙思邈说道,“针刺曲垣穴时,要注意进针角度,一般向脊柱方向斜刺0.5 - 0.8寸,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刺激强度。另外,对于一些慢性肩部疾病,可采用艾灸曲垣穴的方法,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长期坚持按摩曲垣穴,还能预防肩部肌肉的紧张和僵硬,保持肩部的灵活性。
肩外俞:肩背保健的良穴
“肩外俞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孙思邈介绍道,“五行属火,主要用于治疗肩背疼痛、颈项强急等症,是肩背保健的良穴。”
孙思邈指出,肩外俞与肩部、颈部的经络气血密切相关,刺激它能有效改善肩背和颈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一位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肩疼痛的患者前来就诊,孙思邈先让患者放松,然后在肩外俞穴处涂抹适量的按摩油,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对,轻轻拿捏肩外俞穴及其周围肌肉。患者表示,随着拿捏,颈肩部的酸胀感有所减轻。
“按摩肩外俞穴时,手法要轻柔且有节奏,每次按摩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2 - 3次。”孙思邈对我说道,“针刺肩外俞穴时,一般直刺0.5 - 0.8寸,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提插补泻手法。对于一些寒性体质的患者,艾灸肩外俞穴能起到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肩外俞穴还能辅助治疗上肢的麻木无力,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上肢的功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