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如来朝大明王大手一挥,一道流光从大明王身上射出,散于地上,
只瞬间,就现出那诸般贺礼,看得众人直摇头。
这一幕,直让大明王脸色惨白,顿时吓得双膝发软,冷汗连连。
“佛,佛祖,听弟子解释。”
“大明王,事实已摆在面前,还有何解释的?师尊,弟子请求对大明王施以惩罚。”
“佛,佛祖,大明王此举皆是为了佛门大业,绝无私心。弟子见佛祖将天庭厚礼拒之,担心此消息一旦传入天庭,必然会惹怒玉帝,到时对佛门不利。为了避免将来可能出现不必要之麻烦与纷争,也为了将来让佛门弟子更好去东方弘扬佛法,弟子才擅自做主,收下厚礼,望佛祖明察。”
“大明王,到了这时,还在狡辩。”
“阿难,我知你早对我心生不满,也不用在这时落井下石,置我于死地。我大明王,对佛教可是忠心耿耿,对佛祖也是一片赤胆忠心,今日如此冤枉于我,实在让我痛心疾首,还望佛祖能明察秋毫,还我清白。”
“住口,事实已摆在眼前,竟还不知悔改,如此执迷不悟,让我好生失望。文殊,普贤与观音三位尊者,你等三人说说,对大明王此举,该如何惩处为好?”
这时,三位尊者闻之,神色一怔,互视一眼,
见观音微微颔首,双手合十,轻启朱唇,缓声道,
“佛祖,大明王此番举止确有不妥,然念其往昔为佛门亦曾立下过功劳份上,或可网开一面,罚他面壁思过千年,于那清幽绝境之中,日夜诵经悔过,净化心魔,重寻佛心正念。在这千年时光,足以磨其贪嗔,待期满再观心性,若仍不知悔改,再施以重罚不迟。”
“观音尊者慈悲。”
此刻,在如来内心早已起了杀念,他明白,自己刚坐上佛祖之位,地位还不稳固,在外人看来,大明王还是自己修出丈六金身后,带回灵山的,属于自己之嫡系弟子。
现在此人犯了贪戒,如何惩处,会关系到以后自己地位稳不稳固之决定因素,所以在如来看来,必须施以严惩,才能起到震慑效应。
想到此,如来神色冷峻,心中主意已定,凝视着大明王,缓缓开口道,
“大明王,今日你犯佛门清规,还百般狡辩,全然不顾往日修行与佛门颜面。今番所作所为实乃践踏佛门根本,玷污我佛之清誉。本佛虽以慈悲为怀,却也容不得你这等肆意妄为,坏我佛门规矩,乱我修行正道。你心中之贪念,犹如无尽之深渊,吞噬着佛门之祥和与安宁,留你在世,必成大患。今便以佛门律法之名,结束你性命,灭此祸根,也好给诸僧众一个警醒,莫要步你后尘。”
此语一出,顿时将大明王吓得脸色无一丝血色,浑身颤抖不止,口呼道
“佛祖饶命,佛祖饶命。”
殿内众人听闻,尽皆大惊失色,没想到如来竟如此决绝。
阿难闻之,亦是脸色大惊,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迦叶与金蝉子一听,脸色微变,忙互看一眼,沉默不语。
药师闻之,脸色大变,已向其他诸佛使了眼色,其他诸佛见之,已然会意。
这时,就见文殊三位尊者,微微皱眉,看向如来,陷入沉思。
殿内其他众人,很多皆是面露惊惧之色,被如来之威严与果断所震慑,不敢言语,低头噤声,生怕自己稍有不慎便会触怒佛祖,惨遭牵连。
却说,当如来加封大明王为孔雀大明王菩萨时,大明王神色一愣,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刚刚还以为自己就要命丧于此,那股死亡之阴霾,还萦绕在自己心头,可眨眼间,竟听到如来加封自己为孔雀大明王菩萨,一时之间,仿若置身云里雾里,整个人都恍惚了起来。
大明王呆呆地站在那儿,嘴巴微张,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半晌才回过神来,赶忙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道,
“佛祖…这…弟子惶恐,弟子方才犯下大错,罪该万死,怎敢承此殊荣,实在是受之有愧。”
这时,如来又端坐九品莲台,神色平静却又透着不容置疑之威严,目光温和地望向跪地叩拜之大明王,缓声道,
“大明王,你之过错,切不可轻恕,然佛海无涯,重在救赎与彻悟。今番加封,非是忘却你所犯之罪愆,恰是给予你新生之机,望此后你能以菩萨之名,行菩萨之事,将功补过,把往昔贪恋嗔痴,尽皆化作护持佛法、普度众生之力。莫要再负我之期许,莫让这菩萨尊号蒙尘,自此一心向道,谨言慎行,以赎前衍,亦为诸众之表率。”
“佛祖,我?”
大明王闻之,瞬间感动涕零,匍匐于地,哭泣不已。
燃灯默默看着,刚才如来一番言语,让其感触颇深,朝如来行了礼,言道,
“此间事已毕,佛祖,燃灯先行告退。”
如来闻之,双手合十,目光温和,略带笑意道,
“燃灯古佛慢行,迦叶,替我送下古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