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恭声道:“微臣未曾远行,并未见到什么奇异之事,只是听闻阎王询问微臣的籍贯、姓名。微臣便将弃家舍子,因妻缢死,愿来进瓜之事,一一诉说。阎王听闻后,即刻差遣鬼使,引领我与妻子,在森罗殿下相会。同时,又查阅死生文簿,言我夫妻皆有登仙之寿,遂差鬼使送我们还阳。微臣在前行走,我妻在后跟随,幸而得以还魂。只是不知我妻投身何处。”唐王听闻,惊问道:“那阎王可曾提及你妻的其他情况?”刘全答道:“阎王并未多言,只听得鬼使说:‘李翠莲归阴日久,尸首无存。’”
阎王道:“唐御妹李玉英现在应当死去,让翠莲借她的尸体还魂吧。”我不知“唐御妹”是什么地方的人,家住何处,我还没有去找她呢。”唐王听了,满心欢喜,对众官员说:“我告别阎君时,曾问起宫中之事,他说老幼都平安,只是担心御妹寿命短促。刚才御妹玉英在花阴下摔倒死去,我急忙扶起查看,不一会儿她就苏醒过来,口中叫道:‘丈夫慢走,等等我!’我只当她是摔昏了说胡话。又问她详细情况,她说的话和刘全说的一样。”
魏徵上奏道:“御妹偶然寿命短促,刚苏醒就说这样的话,这是刘全妻子借尸还魂的事。这种事也是有的。可以请宫主出来,看她有什么话说。”唐王说:“我刚刚命令太医院去送药,不知道情况如何。”便叫妃嫔进宫去请。那宫主在里面乱嚷道:“我吃什么药!这里哪是我家!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正在嚷嚷的时候,只见四个或者五个女官和两三个太监,搀扶着她一直走到宫殿上。唐王问:“你还认得你的丈夫吗?”玉英回答说:“怎么会这么问呢,我们俩可是从小就是结发夫妻啊,还有了儿女,怎么可能不认识呢?”唐王让内官把她搀扶下去。那公主下了宝殿,直到白玉台阶前,见到刘全,一把拉住说:“丈夫,你要去哪里呀,怎么都不等我一下!我摔了一跤,被那些不讲理的人围着我吵吵闹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刘全听她说的话确实是妻子的语气,但看她的面容却不是自己的妻子,所以不敢相认。唐王感慨道:“这真是山崩地裂有人见证,但是代替别人去死却是很难遇到的事情啊!”好一个有道德的君王:马上将御妹的嫁妆、衣服、首饰等全部赏赐给了刘全,就像陪嫁一样。又赐予他永远免除差役的圣旨,让他带着御妹回去。他们夫妻俩就在台阶前谢了恩,开开心心地回家乡了。
且说这对夫妻,一个叫刘全,一个叫李翠莲,两人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然而命运无常,李翠莲不幸去世。刘全心灰意冷,决心自杀。幸得唐太宗李世民相助,让刘全去地府献瓜果给十殿阎王,阎王感动之余,决定让他们夫妻二人重返人间。于是,刘全带着妻子的鬼魂回到了阳间,恰巧遇到了刚死不久的唐御妹李玉英。刘全便让妻子的鬼魂附在了她身上,从而成功复活。
这段故事被人们传颂为“借尸还魂”的佳话,也被诗人写成了一首诗:“人生人死是前缘,短短长长各有年。刘全进瓜回阳世,借尸还魂李翠莲。”
后来,刘全和李翠莲辞去了唐太宗的官职,一同回到了均州城。他们发现自己的家业和子女都安好无恙,于是不再留恋官场,开始四处宣扬善果。
再说那尉迟恭将军,他将唐太宗赏赐给他的一库金银送到了河南开封府,寻找相良。原来,相良靠卖水为生,与妻子张氏一起在门口贩卖乌盆瓦器,勉强维持生计。尽管生活艰苦,相良夫妇还是会用微薄的收入购买金银纸锭,并在库里焚烧,以此积累善果。
尉迟恭来到相良家门前,看到这对夫妻正在忙碌地经营生意。他将带来的金银放在地上,吓得相良夫妇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此外,还有许多官员也聚集在门外,使得这对老夫妻更加惊慌失措。
尉迟恭连忙解释道:“老人家,请起来吧。我虽然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但这些金银都是唐太宗赐予你们的。”
经过一番解释,相良夫妇才明白过来,他们感激涕零,跪地叩谢。
他战兢兢的答道:“小的没有什么金银放债,如何敢受这不明之财?”尉迟公道:“我也访得你是个穷汉;只是你斋僧布施,尽其所用,就买办金银纸锭,烧记阴司,阴司里有你积下的钱钞。是我太宗皇帝死去三日,还魂复生,曾在那阴司里借了你一库金银,今此照数送还与你。你可一一收下,等我好去回旨。”
相良和妻子两个人对着天空不停地朝拜,哪里敢接受这些金银呢?他们说道:“我们如果收受了这些金银,很快就会死去的。即使这是用来烧纸记账的,但毕竟是阴间的事情,况且万岁爷在前世借了金银,又有什么凭证呢?我们绝对不敢收啊。”尉迟恭说:“陛下说了,借你们的东西,有崔判官做担保可以证明。你们收下吧。”相良说:“就是死也不敢收啊。”尉迟恭见他如此坚决地推辞,只好详细地向皇帝禀报。唐太宗看了奏本后,知道相良不愿意接受金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