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金头揭谛,驾着云朵,很快就到达了南海。他按照祥光指引,直接来到落伽山紫竹林中,拜托那些金甲诸天和木叉惠岸帮忙转达,终于得以见到菩萨。菩萨问道:“你来这里干什么?”揭谛回答道:“唐僧在蛇盘山鹰愁陡涧丢失了马匹,孙悟空着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当询问当地的土神时,得知是菩萨放在那里的孽龙吞没了马匹。那大圣派小神来请求菩萨降服这条孽龙,归还他们的马匹。”
菩萨听闻后说道:“这家伙原本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儿子。因为纵火烧毁了殿上的明珠,他父亲状告他忤逆,被天庭判处死刑,是我亲自拜见玉帝,请求将他救下,让他给唐僧当坐骑。他怎么反而吃掉了唐僧的马呢?既然如此,待我前去看看。”说完,菩萨从莲花台上走下,径直离开仙洞,与揭谛一同乘着祥光,越过南海而来。
有诗为证:
佛说蜜多三部经,菩萨弘扬善德布满长城。
摩诃妙语能通天彻地,般若真言拯救鬼魂。
使得金蝉再次蜕皮,因此命令玄奘重新修行。
只因为路途受阻于鹰愁涧,龙子回归本真化为马形。
那菩萨和揭谛没多久就来到了蛇盘山。他们在半空中停下祥云,低头观望。只见孙行者正在涧边大声叫骂。菩萨吩咐揭谛把他叫来。那揭谛按下云头,没有经过唐僧,直接飞到涧边。行者闻言,急忙纵身跃到空中,对着观音菩萨大声叫嚷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啊!你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地害我呢!”
菩萨回答说:“你这个大胆的马流(猴子)和愚蠢的赤尻(屁股红的猴子)!我再三努力,才度化出一个取经人来,叮嘱他救你的性命,你为何不感谢我的救命之恩,反而还跟我吵闹不休?”行者愤怒地回应道:“你可真会捉弄我!既然已经把我从五行山下放出来,就让我自由自在地玩耍好了;你前些天在海上遇到我,说了我几句,让我尽心尽力地服侍唐僧也就算了;可是你竟然送给他一顶花帽,骗我戴上后受尽苦头!还在我头上套了这个金箍,又叫那老和尚念了一遍又一遍的‘紧箍儿咒’,害得我头疼欲裂,这难道不是你在害我吗?”
菩萨笑着说道:“你这猴子啊!你不听从教导和命令,不愿意接受正果,如果不这样拘束你,你肯定会再次欺骗上天,不知道好坏!如果还像以前那样闯出大祸来,还有谁能收留你呢?只有得到这个魔头,你才会愿意进入我瑜伽之门的道路啊!”
行者回答说:“这件事情就算是我的魔头吧;但是你为什么又把那个有罪的孽龙送到这里来成为妖怪,让它吃掉了我师傅的马匹呢?这也是放纵坏人作恶,实在是太不好了!”菩萨解释道:“那条龙,是我亲自向玉帝请求,让它留在这里,专门为取经人提供一个坐骑。你想想看,那些来自东土的普通马匹,怎么能够穿越这万水千山?怎么能够到达那灵山佛地?必须要有这条龙马,才能继续前行。”行者问道:“可是它这么害怕我,一直躲藏起来不肯出现,这可怎么办呢?”菩萨对揭谛说:“你去涧边喊一声‘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你出来,有南海菩萨在此。’它就会出来了。”
那揭谛果遵照菩萨的吩咐,去涧边叫了两遍。只见那小龙在涧中翻波跳浪,猛然间跃出水面,化作一个人形,脚踏云头,飞到空中,对着菩萨恭敬地行礼道:“承蒙菩萨的大恩大德,解脱了我的性命,我在此久等,却始终没有听到取经人的消息。”菩萨微笑着指着行者说:“这不是取经人的大徒弟孙悟空吗?”小龙转头看向行者,眼中闪过一丝敌意,说道:“菩萨,他正是我的对头。昨日我腹中饥饿难耐,实在忍不住吃了他的马匹。他仗着自己有些本事,与我争斗良久,最终我力怯而回。他还骂得我不敢出门。而且,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过一个‘取经’的字样。”
行者听了,不禁笑道:“你这家伙,也不问问我是谁,从哪里来,我怎么会无缘无故告诉你呢?”小龙哼了一声,说道:“我当时只问你是哪里来的泼魔,你却大声嚷道:‘管什么那里不那里,只还我马来!’你何曾说过半个‘唐’字!”菩萨微微摇头,对行者说:“那猴头,一向自恃强大,不肯轻易称赞别人。这次你前去,如果遇到其他妖怪,要先提起‘取经’的字来,这样就不用费太多心思,他们自然会归顺于你。”
行者点了点头,心中暗自记下满心欢喜,赶忙上前领教。菩萨走上前去,轻轻摘下小龙项下的明珠,又用杨柳枝蘸出甘露,往小龙身上轻轻拂了一拂,随后吹口仙气,喝声叫道:“变!”只见那龙瞬间变作了他原来的马匹模样,毛发依旧。菩萨又将言语吩咐道:“你需用心了却业障,待功成之后,便可超越凡龙,还你一个金身正果。”那小龙口衔着横骨,心中暗暗领诺。
菩萨吩咐悟空带小龙去见三藏,说道:“我要回海上去了。”行者却一把扯住菩萨,不肯放手,说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这西方之路如此崎岖难行,要保护这个凡僧到达西天,不知要等到何时?像这样历经诸多磨难,老孙的性命恐怕也难保,又如何能成就什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