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长老稳步向前,终于来到了塔门之下。只见一个斑竹帘儿,轻轻挂在里面。他毫不犹豫地破步入门,伸手揭起帘子,便往里走去。刚一抬头,便瞧见那石床上,侧卧着一个妖魔。
你看他模样怪异,青靛色的脸庞,露出白色獠牙,一张大口张得大大的。两边乱蓬蓬的鬓毛,却像是被胭脂染过一般;三四缕紫巍巍的髭髯,仿佛是那荔枝排芽。鹦嘴般的鼻子高高拱起,曙星样的眼睛巴巴地望着。两个拳头,如同和尚的钵盂;两只蓝色的脚,像悬崖上的榾柮桠槎。他身上斜披着淡黄袍帐,竟赛过那织锦袈裟。手中拿着一口锋利的刀,刀光闪耀;身下眠着的一块石头,细腻润泽,毫无瑕疵。
他也曾率领小妖排列成蚁阵,他也曾作为老怪坐在蜂衙之中。你看他威风凛凛,众人齐声吆喝,都尊称他一声“爷”。他也曾在月下与三人一同壶中酌酒,也曾在风中两腋生风,盏中倾茶。你看他神通广大,眨眼之间,便能游遍天涯海角。
这荒林之中,鸟雀喧闹;深莽之处,龙蛇潜伏。仙子在此种田,能生出白玉;道人在此伏火,可养出丹砂。这小小的洞门,虽到不得那阿鼻地狱;但这楞楞的妖怪,却实实在在是一个牛头夜叉。
那长老瞧见他那般模样,顿时吓得连连后退,整个身体都变得酥麻无力,两腿也酸软颤抖,赶忙转身便要逃离。才刚转过身,那妖魔的灵性着实强大,猛地撑开一双金睛鬼眼,大声喝道:“小的们,你们看看门外是什么人!”一个小妖闻言,赶忙伸头朝门外张望,只见是个光头的长老,立刻跑进去禀报:“大王,外面来了个和尚。他脑袋圆溜溜的,脸也很大,两只耳朵垂在肩膀上;身上的肉鲜嫩光滑,皮肤细腻娇嫩:真是个好和尚啊!”那妖听了,呵呵大笑道:“这可真是‘蛇头上的苍蝇,自己送上门的食物’。你们这些小的们!赶紧给我追上去,把他抓回来!我这里重重有赏。”那些小妖们一听,就像一窝蜂似的,齐齐拥了上去。三藏见此情形,虽然心里急得像箭一般,两脚也拼命地飞奔;但终究还是心惊胆战,两腿发软发麻。更何况这山路崎岖不平,树林幽深,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他的脚步哪里还能移动得了?就这样,他被那些小妖们轻而易举地抬走了。
正所谓: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纵然好事多磨障,谁像唐僧西向时?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是好事多磨,又有谁能像唐僧这般向西而行时遭遇如此磨难呢?
你瞧那众多小妖,齐心协力地抬着长老,将他放置在那竹帘儿外。他们个个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地向大王禀报:“大王,我们已成功捉拿和尚进来了。”那老妖听闻,也忍不住偷偷瞧了一眼。只见那三藏法师头顶直上,相貌堂堂,果然是一位气宇不凡的好和尚。老妖心中暗自思忖:“如此出众的和尚,必定是来自上方的人物,不可小觑。若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怎会轻易服降呢?”
刹那间,老妖狐假虎威,红须倒竖,血发朝天,眼睛瞪得几乎要迸裂开来。他声嘶力竭地大喝一声:“将那和尚带进来!”众妖们齐声响亮地回应道:“是!”随即便将三藏朝着里面用力一推。正所谓“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无奈,只得双手合十,向老妖行礼。
那妖道面露狰狞,恶狠狠地说道:“你是哪里来的和尚?从何处而来?又要到何处去?快快如实说明!”
三藏双手合十,神色镇定地回答道:“贫僧乃是唐朝僧人,奉大唐皇帝之命,前往西方寻求真经。途经贵山,特意前来塔下拜谒圣僧,不想惊扰了大王的威严,还望大王恕罪。待贫僧前往西方取得真经返回东土大唐后,定会铭记大王的高名。”
那妖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就说你是上邦人物,果然没错。我正想吃了你呢!来得正好,正好!不然,岂不是错过了这顿美餐?你本就是我口中的食物,自然是要乖乖送上门来的,想放也放不走,想逃也逃不掉!”说罢,他便吩咐小妖:“把那和尚给我绑了!”
那些小妖们一拥而上,将长老用绳索捆绑起来,绑在了那定魂桩上。
那老妖手持利刃,再次逼问道:“和尚,你这一行人共有几人?难道你竟敢独自一人前往西天?”三藏见他持刀相向,心中惧怕,只得老老实实回答道:“大王,我有两个徒弟,一个名叫猪八戒,另一个叫作沙和尚,他们都出松林去化斋了。此外,还有一担行李和一匹白马,都在松林里放着哩。”老妖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之色,说道:“真是上天眷顾!两个徒弟,再加上你,一共三人,还有一匹马,足够我们饱餐一顿了!”一旁的小妖们闻言,纷纷叫嚷着要去捉拿他们。老妖却说道:“不要轻举妄动,先把前门关上。他们两个化斋回来,必定会寻找师父;若是找不到,也一定会找到我这里。常言道:‘上门的买卖好做。’我们且等他们自投罗网,再慢慢收拾他们。”众小妖听了老妖的话,便将前门紧闭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