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菩萨,端坐在莲花台上,用心关注着三界万物,用慧眼看透世间万物,瞬间开口说道:“悟空啊,你的师父马上就要遭遇伤身之难,很快就会来找你。你就在这里等着吧,等我跟唐僧说明情况,让他继续和你一起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孙悟空只能恭敬地听从菩萨的指示,不敢再有任何放肆的行为,静静地站在宝莲台下等待。
话说唐长老自从赶走了孙悟空后,就让猪八戒牵着马,沙和尚挑着担子,他们四个人骑着马向西奔走,不到五十里远,三藏突然拉住缰绳说道:“徒弟们,我们从五更天出发到现在,已经走了很久了,我又被那弼马温惹得生气,这半天又饿又渴,谁能去化点斋饭给我吃呢?”猪八戒回答道:“师父您先下马休息一下,我看看附近有没有村庄可以去化斋。”三藏听了,立刻从马上下来。猪八戒纵身飞到半空,仔细观察四周,但看到的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岭,根本没有人家。八戒只好降落在地上,对三藏说道:“实在找不到地方化斋。一眼望去,全是山岭,一个村庄都看不到。”
三藏说道:“既然没有化斋的地方,能得到一些水来解渴也是可以的。”八戒回答说:“等我去南山涧下取些水来。”沙僧随即取出钵盂,递给八戒。八戒托着钵盂,驾起云雾离去。那长老坐在路旁,等待了许久,都不见八戒回来,可怜他口渴难耐,痛苦不堪。有一首诗为证。诗中写道:
保护精神、滋养气息被称为精,情感和性格原本就是一种禀赋形态。心情纷乱、神志昏迷会引发各种疾病,身体衰老、精神衰败则会导致道德本源的倾斜。
三朵花不能成就只是徒劳忙碌,四大元素萧条白费力气争夺。土木工程无法成功,金水也会断绝,法身懒散何时才能修成正果!
沙僧在旁边,看到三藏饥渴难忍,八戒又迟迟取不到水,只好稳住行李,系好白马,对唐僧说:“师父,您在这里安心等着,等我去催促一下水。”长老含着眼泪无话可说,只能点头回应。沙僧急忙驾驭云光,也向着南山飞去。
那唐僧独自一人炼丹熬药,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和困难。正当他惊慌失措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吓得他赶紧起身查看,原来孙悟空正跪在路边,双手捧着一个瓷杯说道:“师父,如果没有我老孙,你连一口水都喝不到呢。这一杯清凉的水,你先喝一口解解渴,等我再去化些斋饭回来。”唐僧回答说:“我不喝你的水!就算立刻渴死,也是我的命数!我不需要你了,你走吧!”悟空急忙解释道:“如果没有我,你根本无法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唐僧却固执地回应:“能不能到达西天与你无关!你这调皮捣蛋的猴子,总是缠着我干嘛!”悟空听后脸色大变,愤怒地辱骂唐僧:“你这个无情无义的和尚,竟然如此轻视我!”说着便挥舞起金箍棒,扔掉瓷杯,朝着唐僧的脊梁骨打了下去。唐僧顿时昏迷不醒,无法说话,而悟空则将两个青毡包袱提起,驾驭着筋斗云,消失得无影无踪。
却说那八戒手托着钵盂,直奔山南坡下而去。忽然,他瞧见山凹之间,有一座草舍人家。先前他并未发现,只因被高山遮挡住了视线。如今走到近前,才知晓这是户人家。
呆子心中暗自思量道:“我这副丑陋嘴脸,定然会把人吓跑,白费心思,肯定化不到斋饭。必须得变个模样才行,必须得变个模样才行!”这呆子倒也机灵,捻动法诀,念起咒语,将身子摇了七八摇,瞬间化作一个患有食痨病的黄胖和尚。他嘴里哼哼唧唧,步履蹒跚地挨近门前,高声叫道:“施主,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贫僧乃是从东土而来,前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在路途中饥渴难耐,家中若有锅巴冷饭,还望能施舍一些,救救急。”
原来,那家的男人都不在家,全都下田插秧种谷去了;只有两个女人在家,刚刚煮好午饭,盛起两盆,正准备收拾送去田里。锅里还剩下一些饭和锅巴,尚未盛出来。那两个女人见他这副病恹恹的模样,又听他说着东土往西天去的话,只担心他是病得糊涂了在胡言乱语,又怕他跌倒在门前,死在那里。无奈之下,只好连哄带劝,将一些剩饭锅巴,满满地盛了一钵给他。
呆子接过钵盂,转身恢复了本相,沿着原路返回。
正行走间,忽然听到有人喊“八戒”。八戒抬起头看去,原来是沙僧站在山崖上大声呼喊:“这里来!这里来!”八戒赶忙下崖,迎着沙僧走到他面前说道:“这涧里这么多清澈的水不舀,你要去哪里呢?”八戒笑着回答说:“我刚才看到山凹子里有户人家,就去化缘得到了这一钵干饭。”沙僧高兴地说:“有饭吃当然好,只是师父口渴得厉害,怎么能找到水喝呢?”八戒自信满满地说:“要找水并不难,你把衣襟用来兜住这钵饭,我去用钵盂舀些水回来。”
于是两人欢欢喜喜地回到路上,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只见唐僧脸朝地面摔倒在地,毫无动静;白马挣脱缰绳,在路旁嘶鸣奔跑跳跃;而行李担子早已不知去向。八戒顿时惊慌失措,跺脚捶胸,大呼小叫起来:“不用多说了,肯定是孙悟空赶走的那些妖怪余孽,又回来杀害师父,抢走行李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