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菟丝子补肝肾以安胎,常与桑寄生、续断、阿胶等配伍,如寿胎丸,用于肝肾亏虚,冲任不固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取6 - 12g煎汤内服。
4. 目昏耳鸣:因其能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而明目,可与熟地黄、枸杞子、菊花等配伍,治肝肾不足,目失所养之目昏目暗、视力减退。入汤剂时,用量6 - 12g。
5. 脾肾虚泻:菟丝子能补肾益脾止泻,与党参、白术、补骨脂等配伍,如《方脉正宗》中,菟丝子与人参、茯苓、山药等配伍,治脾虚便溏。一般用量6 - 12g,煎汤服用。
6. 腰膝酸软:与杜仲、牛膝、桑寄生等补肝肾、强筋骨药配伍,可治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菟丝子与杜仲、续断等配伍,治腰膝酸痛。用量6 - 12g,入汤剂。
7. 消渴:菟丝子在古代医籍中也有用于消渴病的记载,可与天花粉、五味子、黄芪等配伍,以补肾滋阴、生津止渴。一般用量6 - 12g,根据病情调整。
8. 白带过多:对于肾阳亏虚,带脉不固之白带过多,菟丝子可与芡实、山药、莲子等配伍。煎汤服用,每次6 - 12g。
9. 白癜风:外用时,可将菟丝子适量,研末,以酒浸汁,外涂患处,有一定的消风祛斑作用。
10. 须发早白:与制首乌、黑芝麻、女贞子等配伍,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须发早白。可将菟丝子6 - 12g煎汤,与其他药制成丸剂服用。
沙苑子
沙苑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温,归肝、肾经。《本草纲目》记载:“甘,温,无毒。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乏。”
药用部分:主要是干燥成熟种子,以颗粒饱满、绿褐色、无杂质者为佳。
功效主治: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浊带下,眩晕,目暗昏花。
用法用量及举例:
1. 阳痿遗精:沙苑子能补肾固精,常与芡实、莲须、龙骨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腰酸耳鸣等。入汤剂时,一般用量为9 - 15g。
2. 遗尿尿频:对于肾阳不足,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可与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等配伍。如《本草汇言》中,沙苑子与桑螵蛸、山茱萸等配伍,治小便频数不禁。用量9 - 15g,可入丸、散或煎汤。
3. 肾虚腰痛:常与杜仲、续断、怀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药配伍,治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如《本草切要》中,沙苑子与杜仲、芡实等配伍,治腰痛。取9 - 15g煎汤内服。
4. 白浊带下:对于肾阳亏虚,带脉不固之白带过多,或下焦湿热之白浊,沙苑子可与芡实、山药、车前子等配伍。煎汤服用,每次9 - 15g。
5. 目暗昏花:沙苑子能养肝明目,常与枸杞子、菊花、菟丝子等配伍,治肝肾不足,目失所养之目昏目暗、视力减退。入汤剂时,用量9 - 15g。
6. 眩晕:与天麻、钩藤、石决明等配伍,用于肝肾不足,肝阳上亢之眩晕。一般用量9 - 15g,煎汤服用。
7. 慢性肾炎蛋白尿:沙苑子有一定的补肾固精作用,与黄芪、党参、芡实等配伍,可用于慢性肾炎属肾虚不固,蛋白尿长期不消者。入汤剂时,用量9 - 15g。
8. 早泄:与金樱子、五味子、淫羊藿等配伍,可治肾虚不固之早泄。用量9 - 15g,可入丸、散或煎汤。
9. 产后乳汁不下:沙苑子在一些民间验方中也用于产后乳汁不下,可与王不留行、穿山甲、通草等配伍。一般用量9 - 15g,根据病情调整。
10. 耳鸣:与熟地黄、山茱萸、磁石等配伍,用于肝肾不足之耳鸣。可将沙苑子9 - 15g煎汤,与其他药制成丸剂服用。
巴戟天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味甘、辛,性微温,归肾、肝经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
药用部分:主要是干燥根,以条大、肥壮、连珠状、肉厚、色紫者为佳。
功效主治: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常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症。
用法用量及举例:
1. 肾阳亏虚之阳痿:巴戟天能补肾阳,强筋骨,可单用浸酒服,或与淫羊藿、仙茅、枸杞子等配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巴戟丸。入汤剂时,一般用量为3 - 10g 。
2. 宫冷不孕:对于肾阳亏虚,胞宫虚寒所致的不孕,巴戟天与肉桂、鹿角胶、紫河车等配伍,以温肾暖宫、助孕。用量3 - 10g ,可入丸、散或煎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