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发展,他们的丝绸生意逐渐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丝绸产品以其高品质、新颖的设计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销售额逐年递增。同时,他们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丝绸产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经过 4 年的打拼,他们在天津的生意可谓是蒸蒸日上,药材、茶叶等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还在商界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他们并未满足于此,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而且之后霍元甲也要去上海打英国人,创建精武会,可以先过去发展发展。
1908 年,他们带着满心的壮志与对未来的憧憬,毅然踏上了前往上海开设分公司的征程。一路上,他们先坐火车到镇江,在从镇江坐轮船到了南京,然后从南京坐了火车到了上海,花了几天时间,终于来到了大上海。
他们抵达上海后,顺利入住了礼查饭店。农劲荪一踏入饭店,便被眼前先进的设施惊到。
电灯散发着明亮而稳定的光芒,将房间照得通亮;电话静静地摆在桌上,仿佛连接着一个神秘而便捷的世界;还有那精致的电梯,无声地运行着,这一切对于习惯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农劲荪来说,无疑是新奇而震撼的。傅斯年也很感慨,又见到电梯,24小时热水了,真不容易啊!
过了一天,他们休整完毕之后,迅速在租界区租下了一处宽敞而气派的写字楼,作为上海公司的办公地点。
这里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是商业活动的黄金地段。紧接着,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公司的各项事宜,招聘员工、采购设备、装修办公室,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业务拓展方面,他们决定延续在天津的成功经验,继续深耕药材和茶叶、丝绸生意。
上海作为当时中国的时尚之都,对于丝绸的需求量极大,而且消费者对于丝绸的品质和款式要求极高。他们捕捉到了这一市场需求,他们使用之前的丝绸产品,准备打开上海的市场,由于那些丝绸产品本身已经非常时尚,产品也已经很成熟。
这些丝绸产品一经推出,便在上海的时尚界引起了轰动,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上海公司的丝绸生意迅速崛起,成为了他们在上海的一重要业务支柱。
然而,他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上海的商业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程度远超他们的想象。
一些本地的老牌商家对他们这些外来者充满了敌意,纷纷采取各种手段打压他们。他们不仅在市场上散布谣言,诋毁傅斯年与农劲荪的公司信誉,还联合起来压低价格,试图将他们挤出市场。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他们并没有退缩。他们一方面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积极与其他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竞争。
他们与一些爱国的民族资本家联合起来,成立了商会,共同抵制外国商人的垄断行为,维护民族商业的利益。
在一次商会组织的商业交流活动中,傅斯年结识了一位名叫林伯渠的商人。林伯渠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大型的百货公司,他对傅斯年与农劲荪的丝绸产品非常感兴趣,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意向。
林伯渠的百货公司成为了我们丝绸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通过林伯渠的百货公司,他们的丝绸产品得以进入上海的各大商场和专卖店,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随着上海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他们又陆续在上海开设了几家分厂和专卖店,扩大了生产规模和销售网络。整体来说,生意做的相当不错!资产已经达到了5万两白银了,相当丰厚了。
时光荏苒,转瞬到了 1909 年。这一年,上海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一个热门话题 —— 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即将在此摆擂台比武。
奥皮音在英国本就颇有名气,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据说还精通多种格斗技巧。他来到上海后,凭借着自己的名气和实力,四处宣扬,夸下海口,称在中国无人能敌,其傲慢之态尽显无遗。
傅斯年听闻这个消息后,心中一动,深知这是一个提升霍元甲知名度、弘扬中华武术的绝佳时机。霍元甲这几年在天津刻苦钻研武艺,不仅将家传的迷踪拳练得更加精湛,还广泛涉猎其他门派的武术精髓,融会贯通,武艺已然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傅斯年毫不犹豫地给霍元甲发去了电报,详细地说明了上海的情况以及这次比武的重要性。
霍元甲收到信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挑战与机遇。他简单地收拾行囊,告别家人和弟子,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征程。
一路上,霍元甲的心中思绪万千,既有对即将到来的比武的紧张与期待,也有对傅斯年和农劲荪的思念与感激。他深知,此次上海之行,不仅仅是一场个人的比武,更是为了扞卫中华武术的尊严,为了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