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儿们,” 马钰道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气中缓缓传开,“这是我教的心法精要,乃历代祖师心血所凝,其中蕴含着我道家修行之妙谛与武学之根基。今日将其交付于你们,务必用心背诵,若有不明之处,明日再来问我。这是你们迈向高深武学境界的第一步,不可懈怠,需知一分耕耘,方有一分收获。”
弟子们接过册子,皆面露庄重之色,双手微微颤抖,仿佛接过了一份神圣的使命。他们深知,这薄薄的册子将开启一扇通往武学殿堂的大门,门后是高深莫测的武功秘籍和令人敬仰的江湖地位。
傅斯年回到他的房间,屋内陈设简单,一桌、一椅、一床,墙上挂着一幅道家的阴阳双鱼图,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傅斯年坐在那略显破旧的书桌前,轻轻翻开那本散发着古朴气息的册子,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他逐字逐句地研读,口中念念有词,那些关于气息运行、经络穴位的文字仿佛带着神秘的力量,引领着我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傅斯年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世间万物都已被他抛诸脑后,只有眼前的心法册子才是我唯一的追寻。遇到晦涩难懂之处,他便用炭笔仔细地标注出来,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却满是执着与专注,似乎在与这古老的心法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气起丹田,循任督二脉而上……” 傅斯年轻声呢喃着,试图去理解这其中的奥秘。然而,其中一些关于内气运转的描述却让我感到困惑不已。
“何为气感?如何才能引导内气顺遂经脉而行?” 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但傅斯年并未因此而烦躁,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将其弄明白的决心。
整整一天,傅斯年足不出户,沉浸在这心法的世界里。阳光透过窗户,在地上缓缓移动,从清晨的斜射,到中午的直射,再到傍晚的余晖,我都浑然不觉。
他时而闭目沉思,时而反复诵读那些关键的语句,时而在房间内踱步,试图通过身体的运动来体悟心法中所描述的境界。
当夜幕降临,屋内光线渐暗,他才终于将册子合上。傅斯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那被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书页,心中虽仍有疑问,但已对这心法的大概有了初步的把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毫不畏惧,反而充满了期待。
“明日师父定会为我们解答这些疑惑,届时我定要将这心法彻底融会贯通。” 傅斯年暗暗下定决心,眼神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我吹灭了桌上的蜡烛,从储物戒中拿出了一杯快乐水,喝完之后躺在床上,准备休息。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异常兴奋,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心法中的文字和图像,久久难以入眠。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照亮天空,傅斯年便早早地起床,简单洗漱后,便手持心法册子来到了练武场。此时,练武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弟子,他们或在小声讨论着昨日背诵的心法,或独自在一旁默默沉思,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练武场中,清风拂动衣袂,马钰道长身姿笔挺如松,端坐在一众弟子之前。他目光平和却又透着威严,缓缓开口道:“徒儿们,今日为师便为你们讲解这全真心法口诀,此乃我教之根基,务必凝神细听。”
说罢,他双手轻轻交叠于腹前,微微仰头,声若洪钟:“气沉丹田守玄关,心宁神定意自闲。” 一字一句,清晰沉稳,在空气中悠悠回荡。弟子们皆正襟危坐,目不转睛地盯着道长,傅斯年更是全神贯注,耳朵都似竖了起来。
马钰道长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众弟子,接着说道:“呼吸绵绵若有无,真机萌动在其间。” 他边说边微微抬起右手,食指轻点,仿佛在空气中勾勒出气息运行的轨迹,让那抽象的口诀变得具象可感。弟子们的眼神紧紧跟随着道长的手指,似要将那看不见的气机变化牢牢印在心底。
此时,一只飞鸟从练武场上空掠过,发出清脆的鸣叫声,但弟子们皆沉浸在道长的讲解中,无人分心。马钰道长继续阐释:“任督二脉通天地,阴阳调和身自安。” 他的声音愈发低沉,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引导着弟子们去体悟那体内的阴阳循环与天地自然的交融之道。
傅斯年心中暗自揣摩,试图去感受那口诀所描述的境界,他微微闭目,调整呼吸,按照道长所言去探寻体内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气息。而其他弟子也都面色凝重,有的轻轻点头,似有所悟;有的眉头紧锁,仍在苦苦思索。
马钰道长见弟子们的神情,微微一笑,鼓励道:“莫要着急,此口诀需反复体悟,方能有所得。且听这最后一句:持之以恒功自成,超凡入圣心向仙。你们先结合今天讲的与自己体悟的相互印证下,下午有问题咱们再讲。” 话语中满是对弟子们的期许。
到了下午,马钰道长看着下面得的弟子,说道,“有什么问题都问出来吧。”弟子们闻言,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