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这些饱含着村民们感激之情的礼物,这也是让这些村民们心安啊。
告别了村民,傅斯年转瞬就追上了孙悟空、唐陞和猪八戒。此时,他们正朝着流沙河的方向前行。
一路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郁郁葱葱的树林,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然而,众人的心中都隐隐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未知挑战。
在距离流沙河二百多里的路上,众人正走着,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位老和尚。
这老和尚身着一袭灰色的僧袍,僧袍虽朴素,却干净整洁,没有一丝褶皱。他的面容慈眉善目,额头宽阔饱满,岁月在上面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更添了几分沧桑与智慧。
眉毛犹如两弯新月,柔软而细长,眉下一双眼睛,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他的鼻子挺直,嘴唇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下巴上留着一缕雪白的胡须,随风轻轻飘动,更显其仙风道骨。他手持一根竹杖,竹杖上挂着一个破旧的鱼篓,篓中几条鱼儿在水中扑腾着。
猪八戒眼尖,一眼便认出了这位老和尚,他惊讶地喊道:“师傅,猴哥,傅斯年,你们看,这位就是传说中的乌巢禅师啊”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老和尚正悠然自得地朝着他们走来。孙悟空、唐陞和傅斯年心中清楚,这位乌巢禅师可是大有来头,是一位大佬级别的人物。
乌巢禅师走到众人面前,微微颔首,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唐三藏,今日得见,实乃缘分。”
其实乌巢禅师本来早在浮屠山的时候,就应该出现了。不过他之前刚刚在混沌战场下来,他刚刚去处理了魔法大世界的一轮进攻,身心疲惫,跟菩提老祖打了招呼,回来休假,顺便把《多心经》传给唐三藏。
乌巢禅师化身成一位普通的老者,踏入繁华热闹的大唐。
当他踏入长安的那一刻,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充满生机的市井乐章。
走着走着,一阵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乌巢禅师不禁顺着香气寻去。原来是一家热闹非凡的火锅店,店内食客满座,人们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愉悦。乌巢禅师被这热烈的氛围所感染,也走进了店内。
他找了个空位坐下,看着桌上摆放的各种食材,心中满是感慨,就是馋这一口啊。
这时,热情的店小二走上前,笑着为他介绍:“这位老板,这是我们店的招牌火锅,您看这锅里,有麻辣鲜香的汤底,配上鲜嫩的羊肉、脆爽的毛肚、清甜的蔬菜,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乌巢禅师听着,要了番茄锅底,他不吃辣。
火锅一端上桌,那翻滚的番茄汤底,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乌巢禅师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他熟练地将一片羊肉放入锅中,不多时,羊肉变色,他夹起了羊肉并沾了沾麻酱,随后把肉放入口中,瞬间,鲜香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刺激着他的味蕾。
乌巢禅师眼睛一亮,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他直接把一盘羊肉都倒了进去,真男人就应该这么吃。
除了美食,他还喜欢下棋,陶冶情操,他能从这小小的棋局中,领悟到了世间万物的变化与平衡。
闲暇之时,乌巢禅师还会来到城外的河边,手持钓竿,悠然自得地钓鱼。钓鱼佬永不空军,每当钓不到的时候,他总会悄悄用个法术解决,嘿嘿嘿。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乌巢禅师在大唐尽情享受着美食、娱乐和悠闲的时光,不知不觉,竟将唐三藏西天取经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直到有一天,他在河边钓鱼时,偶然听到两个路人谈论起唐三藏的时候,他才发现,忘了。掐指一算,就来到这里来等待了,所以才出现这一幕。
唐陞连忙回礼,恭敬地说道:“大师有礼了,不知大师在此,有何指教?”
乌巢禅师微微一笑,说道:“贫僧在此,一是为了钓鱼,准备晚上享用烤鱼;二则是为了等你们。”
猪八戒憨憨的挠了挠头,问道:“禅师,您等俺们干啥呀?”
乌巢禅师看了猪八戒一眼,说道:“八戒,你我也曾有过一面之缘,当初我欲收你为徒,你却拒绝了我。”
猪八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禅师,这事啊,观音菩萨当时就让我拜唐三藏大法师为师,这也是没办法啊,不好意思啊!”
乌巢禅师又将目光转向孙悟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说道:“孙悟空,你这泼猴,生性顽劣,虽有大本领,却也需历经磨难,方能修成正果。”
孙悟空听了,心中虽有些不忿,但想到乌巢禅师的厉害,也只能将不满压在心底,默不作声。
乌巢禅师接着对唐陞说道:“唐三藏,你肩负西天取经的重任,此乃大善之举。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说罢,乌巢禅师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经书,递给唐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