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那太好了。”阎解旷笑道,只是还没高兴多久就想到,这里距离南铜锣巷有点远啊,将近二十公里,而且还没有直达的公交……
这他想回家都回不去,每天骑自行车,那还不如直接睡在厂子里面。
至于在厂子外面租房子,那还是别想了。
因为房子都是单位和街道办统一管理,根本没有多余的房子给你住,更别说租出去。
这个年代,有宿舍以及给分住房,那是最好的待遇之一了。
“出去买东西很方便。”阎解旷补充说道。
“买东西是很方便……”傅庚成又说了一些单位要注意的事情。
“傅大哥,那我们这边会放电影看吗?”阎解旷问道。
“会,你想看电影啊?我们厂子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电影看……”
……
借调的日子没有阎解旷想象当中的那么精彩,也没有那么平淡无聊,跟着傅庚成,最起码阎解旷也学到了很多。
至于拍电影,阎解旷也没有遇见,这个年代的胶片更是没有见过。
现在制作电影,最贵的不是人工,而是拍电影要用到的胶片,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大头反而是使用了多少胶片。
也因为胶片珍贵,所以往往拍摄的时候,对演员的要求很高,每一次正式开拍,都需要过很多遍才会开机。
在八一厂的两个月,阎解旷除了和傅庚成打下手之外,就是认识了几个导演以及后期的剪辑。
尤其是剪辑,现在可真的是用手动剪。
在胶片时代,电影剪辑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
剪辑师需要使用手动剪辑台,通过转动摇柄来切换画面,每转一圈剪辑台可以切换16格画面,而电影胶片平均每秒需要24格画面。
因此,剪辑一部10分钟的电影拷贝需要转动摇柄约1500次。
电影的拍摄周期通常较长,拍摄完成后,剪辑师需要对画面和声音进行精确的对位,这需要挂载多条?声音拷贝在剪辑机上,以确保声音和画面的同步。
一部电影的素材可能包括多本画面拷贝和声音拷贝,数量可能达到上百本。
说实话,阎解旷前世还真的没有接触过这么古老的东西,那时候都是数字电影的时代了,剪辑也是在电脑上完成。
现在和导演以及后期了解到这些东西,让阎解旷一下子有些不适应。
如果不经过系统的学习,他还真的不适应。
再说,他前世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网络大电影导演而已……
借调的时间很快,阎解旷不知不觉已经在八一厂呆了将近两个月了,八一厂的事情是少,但是阎解旷知道给自己找事情做,所以忙起来感觉时间过得挺快的。
待在八一厂的时候,阎解旷对外界的事情并没有多少感觉。
直到离开八一厂的那一天,骑着自行车走在大街上,阎解旷看到了愈演愈热的游行活动。
那感觉,仿佛回到了六六年开始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被时代的洪流给碾碎。
本来阎解旷还想逛一逛,但是看这情形,他只想快点回文工团。
也许是事情越发不可控,街上游荡的年轻人太多,这些少年不好好待在学校读书,整天在外面游荡,期待着能像之前一样全国串联……
所以上面开始强制实行上山下乡,要求每一个家庭必须有一个孩子下乡。
尤其是没有工作的年轻人。
同时,现在的下乡和以前自愿的不同,现在的应该叫做去农村插队,待遇也远远比不上以前去生产兵团的。
还有就是,今年新老三届同时毕业下乡插队。
也就是说,阎解娣还没有读完初中,就已经毕业了。
阎家好在有一个阎解放已经下乡去了,不然没有工作的阎解娣怎么都躲不过下乡去的。
阎解旷为此还专门请假回家了一次。
看着沮丧的阎解娣,阎解旷说道:“别担心了,好好在家待着,你不是还在学跳舞吗,也不要放弃。”
“小哥,我没有机会了,我现在才十五岁,又没有学历,也不能去学校,难道我真的要下乡去了吗?”阎解娣苦着脸说道。
以前在学校还不觉得,现在每天待在家里,她可是受到了阎埠贵两夫妻不少的气。
想到这,阎解娣眼泪都快出来了:“小哥,妈不给我去学跳舞了,说家里没钱,说我整天在家吃白饭,还说等我再大一点就让我去相亲……”
阎解旷听闻愣了一下,心下一沉,他同样也没有想到阎埠贵两夫妻居然会这么说。
看着不停流眼泪的阎解娣,阎解旷继续安慰道:“别担心,我会和爸妈说的,你后面还继续去学唱歌跳舞,学费我来出。
你好好学,等学得差不多了,我再看看能不能给你找一份工作。”
“小哥,谢…谢你,没有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阎解娣擦了擦眼泪,说话有些打嗝。
“别担心。”阎解旷说道。
当天下午,阎埠贵高高兴兴的回家,看到阎解旷的时候脸上顿时堆起笑容:“哟,三儿,你怎么回来了,还有没有上次那个白酒,那味道真的是绝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