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一片死寂。
唐昭仪猛然喷出口血。
承佑帝听说后甚至都没来看一眼,公主而已,他最不缺的就是公主。
唐昭仪醒来后,心中无限恐慌。
生子丹她早检查过,绝对没有问题。
可为什么还是公主?
时至今日,唐昭仪敢保证。
后宫肯定还有跟她一样有来历、有机缘的人。
唐昭仪仔仔细细复盘了一遍,发现最先有变的,就是针对皇后的那场假孕局了。
皇后,皇后!
唐昭仪颤抖了起来,有些恐惧。
但是很快又觉得不太对,如果皇后也有机缘,那么皇后应该已经生了嫡子才对。
可,不是皇后,会是谁呢?
唐昭仪陷入了纠结与茫然之中。
一晃五年时间过去,承佑帝女儿的数量达到了40之数。
外界已经认定承佑帝没儿子缘了,还有人说承佑帝是遭受了诅咒。
后宫妃子们的心态也都从“老娘一定要卯足劲生个儿子”变成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公主也不错”。
只有唐昭仪执拗地非要生个儿子。
不知道是想证明生子丹的效用,还是想证明自己和其她女人的不同。
但事与愿违,唐昭仪五年来又生了四胎,其中还有两对双胎,毫无疑问的,都是公主。
可以说,唐昭仪为承佑帝女儿的数量,属实是做出了一骑绝尘的突出贡献。
因为全都是女儿,承佑帝嫌弃她晦气,没给晋位。
承佑帝不开口,崔澜自然也不会主动提。
所以,唐昭仪这么多年过去,依旧是个昭仪,丢尽了颜面。
期间,唐昭仪也试探过崔澜是不是穿越者,崔澜装傻充愣,糊弄了过去。
不为什么,就是觉得唐昭仪惊疑不定、百般试探揣测的样子挺好玩的。
承佑帝年过四十,归来依旧无子,在他即将扛不住压力同意过继之时,令玉走进了承佑帝视线。
崔澜教养出来的孩子就没有差的,令玉文韬武略,胸有沟壑,比起鼎盛时期的承佑帝都不差什么。
承佑帝发现令玉的资质后惊喜不已,随之而来的就是遗憾。
如果令玉投做男身,该多好啊。
但再怎么遗憾,既定的事实也无法被更改。
很快,令玉的优秀就让承佑帝不得不感到侧目。
戎狄来犯,群臣束手无策,也是令玉提出良策,才能成功驱敌。
令玉凭着功劳被封为了定方亲王,享双倍俸禄,还能入朝参政。
作为大启朝第一位入朝参政、得封亲王的公主,令玉引起了无数的关注。
有人反对,有人以死相逼劝诫,有人当着令玉的面辱骂她,但那些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令玉用自己的能力在朝堂站稳了脚跟,培养起了自己的班底。
承佑帝心情复杂,究竟要冒天下大不韪让嫡亲女儿登基,还是将皇位拱手让给侄子们?
这个问题,承佑帝自己都没想好。
但是出于对后者的反感,承佑帝默认了令玉在朝堂上发展势力、排除异己。
令玉的成功让本来都佛得开始抠脚打牌的妃子们看到了希望。
七公主能封亲王,没道理她们女儿不行啊!
大家都是当今皇帝的血脉,而且皇帝没有男嗣,那么,说不定……便有机会呢……
妃子们闻风而动,公主们有的觉得在锦绣深宫中安享富贵挺好,也有的不甘平凡,想要效仿令玉,做出一番事业。
文妃的八公主是第二个走进承佑帝视线的。
唐昭仪高兴不已,跑去给八公主送点心,声泪俱下哭诉自己这么多年对她的思念。
文妃冷笑:“唐昭仪,本宫这么多年从未禁止过你来看小八,可是你呢?口口声声思念小八,你来看过几次?”
唐昭仪脸一红,支支吾吾说自己有苦衷。
八公主冷淡道:“唐娘娘请回吧。”她知道谁才是对她好的人。
这么多年,唐昭仪为了拼个儿子,对于几个女儿都是漠不关心的状态。
毕竟,女儿无法继承皇位,但要是能生个儿子,母凭子贵,这局不就稳了?
也是因此,几个女儿对唐昭仪都不亲。
承佑帝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他在宗室挑了几个男嗣,准许他们进入朝堂。
这些男嗣天然就是一派,一入朝堂就和令玉为首的公主们展开了激烈斗争。
双方互相较量,分毫不让。
崔澜表面只是个贤良淑德的皇后,实则双方的风起云涌都逃不过她眼睛。
那些男嗣跟守旧派的老臣私下交往甚密,并达成了一些共识。
他们本来是想徐徐图之,但,崔澜可不想等那么久。
于是,承佑帝病重,内宫被皇后所把持,令玉要伺机造反的消息就传进了他们耳里。
这些人急匆匆地打着勤王救驾的名头进宫,生怕晚了一步,自家江山便被女人给“剽窃”了。
皇宫的火光亮了一夜,次日,只有令玉活着走出皇宫,身后尸体倒了一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