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四时刺逆从论》
角色:
1. 小岳:对中医经典研究颇深,说话妙趣横生,擅长把专业知识通俗化。
2. 老孙:中医知识匮乏,负责接话,以疑问和惊叹推动对话。
小岳:(满脸笑容,上台拱手)嘿,各位亲朋好友们!我是小岳,站我旁边的是老孙。
老孙:(笑着拱手)大家好呀,又和大伙见面咯!小岳,今儿咱们聊点啥新鲜的?
小岳:(兴致勃勃)咱今儿扎进中医经典堆里,讲讲《四时刺逆从论》,这可是和四季养生、针刺疗法紧密相关的学问。
老孙:(挠挠头,一脸疑惑)嚯!光听名字就觉得复杂,啥叫四时刺逆从啊?
小岳:(清了清嗓子,模仿黄帝发问)黄帝问曰:“愿闻四时之所损益。” 您瞧,黄帝老爷子率先发问,想了解四季对人体的影响以及针刺治疗时的增减变化。
老孙:(瞪大双眼,好奇地)我也正好奇呢,快讲讲,这四季到底咋影响人体的?
小岳:(摇头晃脑,模仿岐伯作答)岐伯对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意思就是春天的时候,人体的气在经脉;夏天,气跑到孙络;长夏呢,气在肌肉;秋天气在皮肤;到了冬天,气就藏到骨髓里去了。
老孙:(惊讶)哇,气在身体里还随着季节搬家呢!这跟针刺疗法有啥关系呀?
小岳:关系可大了!接着听,“帝曰:余愿闻其故。” 黄帝也追问为啥会这样。岐伯就解释啦:“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气血也开始活跃,在经脉运行;夏天气血更盛,满溢到孙络;长夏经络气血都旺,就渗透到肌肉;秋天天气收敛,皮肤毛孔闭合,气血在皮肤;冬天万物潜藏,人的气血也藏在身体深处,骨髓和五脏。所以邪气也会跟着四季气血变化入侵人体。
老孙:(恍然大悟,拍了下大腿)原来是这么回事!那这对针刺治病有啥讲究?
小岳:(模仿黄帝接着问)帝曰:“逆之奈何?” 黄帝问违背这种规律会怎样。岐伯就说啦:“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简单来讲,春天该刺经脉,要是刺错了,刺到络脉、肌肉或者筋骨,就会出现少气、上气、腹胀这些毛病,其他季节也是同理,刺错了就会引发各种病症。
老孙:(咋舌,一脸惊讶)好家伙,这刺错了后果还挺严重!那正确的针刺方法是啥样?
小岳:(继续模仿岐伯讲解)“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春天针刺散布在各处的俞穴,顺着肌肉纹理进针,出点血就行,病重的就通过手法导气,病轻的等气血循环一周就行;夏天刺孙络的俞穴,见血就停,让邪气尽去、气血恢复正常,病痛就会消除;秋天刺皮肤,顺着皮肤纹理,上下的操作方法都一样,直到神气恢复正常;冬天针刺骨节间的俞穴,病重的直刺深入,病轻的就分散浅刺。
老孙:(感慨万千)这中医针刺,在不同季节真得格外讲究!那除了这些,还有别的要点吗?
小岳:当然!黄帝又问啦:“善。愿闻刺要。” 想知道针刺的关键要点。岐伯回答:“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意思是针刺的关键,首先要专注病人的精神状态,了解五脏的情况,掌握全身九处脉象,然后再下针。要做到看不到杂乱的脉象,听不到不祥的症状,全面了解内外病情,不被表面现象迷惑,仔细研究病情变化,才能给人针刺治疗。
老孙:(竖起大拇指)太厉害了,没想到小小的针刺有这么多门道!
小岳:(笑着总结)所以说,这《四时刺逆从论》里藏着大学问,把四季、人体气血和针刺疗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咱了解这些,不仅能明白中医治病的原理,还能学会顺应季节养生呢!这《四时刺逆从论》里还有好多宝贝呢!黄帝听完前面那些,又开启了新话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