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给巧姐讲书这一情节,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它不仅展现了宝玉形象的复杂性,也反映出《红楼梦》不同版本在情节处理上的差异,为读者深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思考空间。
3.司棋殉情悲剧
在消寒会众人围炉闲谈之际,迎姑娘派人来请凤姐安,同时带来了司棋的悲惨故事。司棋被撵出贾府后,终日啼哭,她心中始终牵挂着自己的表兄。一日,表兄前来,司棋向母亲表明心意,称自己是为表兄才被赶出来的,如今表兄来了,若母亲要打他,不如勒死自己。她的母亲却骂她不知羞耻,质问她想怎样。司棋态度坚决,直言自己已是表兄的人,表兄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哪怕讨饭也心甘情愿。母亲依旧强硬,宣称偏不把她许给表兄,看她能如何。司棋见母亲如此决绝,万念俱灰,一头撞在墙上,当场殒命。
司棋的表兄也是个痴情之人,他将钱财留给司棋的母亲,出去叫人抬来两口棺材。随后,他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子往脖子一抹,追随司棋而去。司棋母亲见状,悲痛欲绝,而坊里要报官,她无奈之下只得央人来求凤姐说个人情。凤姐听闻此事,也不禁感叹这对痴男怨女的遭遇,觉得他们可怜,便答应和二爷说,打发旺儿去处理。
从司棋的行为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个性的女子。她第一次正式出场便是带人砸厨房,足见其泼辣大胆。在对待感情上,她更是勇敢坚定,毫不掩饰自己对表兄的爱意。即便被发现赃物,被撵出贾府,她也没有丝毫退缩和后悔,始终坚守自己的感情。这种敢作敢为的性格,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中显得尤为突出。
在《红楼梦》里,司棋和表兄是第三对殉情的青年男女。第一对是王熙凤得了三千两银子拆散的金哥和李公子,一个自缢,一个投河;第二对是尤三姐和柳湘莲,一个自杀,一个遁入空门。与前两对相比,司棋和表兄的殉情更加直接和决绝。金哥和李公子是被外力强行拆散,尤三姐是因柳湘莲的误解而自杀。而司棋和表兄则是在面对母亲的反对时,以死抗争,用生命扞卫了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殉情,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虽然这种反抗显得那么无力和渺小,但却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同时,司棋的死也预示着悲惨的命运开始从丫鬟身上蔓延到姑娘们身上,为贾府的衰败和众人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4.冯紫英卖货与闲谈
在众人为司棋的悲剧唏嘘不已时,另一边贾政正与清客詹光下大棋。这时,冯紫英前来拜访。冯紫英一进门就询问下棋是否下采,詹光回应下采,贾政则提到詹光已输了十来两银子,往后罚他做东。
冯紫英此来,是带着四种洋货打算售卖。他先是介绍了名为“汉宫春晓”的围屏,接着展示了一架三尺高、能按时报时的钟表。随后,他捧出一个锦匣子,里面有一颗桂圆大的珠子,光华耀目,将白绢包里的小珠子倒在黑漆茶盘里,小珠子都滚到大珠子身边,把大珠子抬高,贾政认出这是珠之母。最后,他又拿出一个花梨木匣,里面叠着一束蓝纱般的鲛绡帐,叠起来长不满五寸,厚不上半寸,层层打开后,竟在桌上铺不下了,冯紫英还称暑热天气张在屋里,苍蝇蚊子都不能进来。
冯紫英为这四件洋货开价,母珠一万两,鲛绡帐五千两,汉宫春晓与自鸣钟共五千两。贾政听后,觉得价格太高,贾府买不起,但还是让人拿进去给老太太瞧瞧。邢王二夫人、凤姐都来查看,凤姐认为东西确实好,但贾府没有闲钱,还提出应该置些不动摇的根基,比如祭地、义庄、坟屋,这样遇到不得意的事,也不至于一败涂地,贾母与众人都表示认同。
从众人的反应可以看出,贾府虽然表面上依旧富贵,但经济上已经出现了困境。贾政作为一家之主,面对昂贵的洋货,只能无奈放弃,显示出他对家族经济状况的担忧。王熙凤则展现出了精明能干和有远见的一面。她没有被洋货的新奇所迷惑,而是从家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购买土地等不动产的建议。这一建议与第十三回中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的建议相呼应,可惜贾府的当家人中,没人把它当回事,这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落难以避免。
贾赦进来后,众人一起叙寒温、摆酒吃饭。席间,冯紫英询问东府珍大爷和贾蓉续娶媳妇的情况,贾政告知贾蓉续弦是胡大爷之女。贾琏又提到听说贾雨村又要升了,冯紫英也证实听到了同样的消息。贾政介绍了贾雨村的仕途经历,他原籍浙江湖州,几年间靠钻营从知府升为御史、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后因事降了三级,如今又要升了。冯紫英感慨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贾政也认同天下事都是一个理,转瞬荣枯,就像甄家,从前功勋世袭,与贾府常来往,如今却被抄了原籍的家财,杳无音信。贾赦还自我安慰说自家再没有事,冯紫英则奉承贾府有贵妃照应、故旧亲戚多、家人无刁钻刻薄之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