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现实层面来看,这一事件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在封建社会,家族的兴衰荣辱变化无常。贾府曾经辉煌一时,众人趋之若鹜;如今逐渐衰落,便遭到他人的冷落和嫌弃。赖尚荣的冷遇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缩影。他的行为反映出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们只看重权势和财富,对于曾经的恩人,一旦其失去利用价值,便不再理会。
赖尚荣后续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也耐人寻味。他可能表面上会找一些借口来推脱,比如自己也有难处、资金周转不开等。但实际上,他是在故意回避帮助贾政。他或许会担心借给贾政银子会引起其他官员的注意,影响自己的仕途。他的这种处理方式,进一步加深了与贾政之间的矛盾,也让贾政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
贾政向赖尚荣借银却遭遇冷遇这一事件,不仅是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它揭示了在利益和权势面前,人情的淡薄和世态的炎凉。
四、巧姐被卖事件剖析
1.贾环等人的阴谋策划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中,贾环、贾芸、王仁等人策划了一场卖巧姐的阴谋,这一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过程、动机,也充分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利益诉求。
贾环一直对王熙凤心怀怨恨,王熙凤平日里对他多有薄待,这让他怀恨在心。贾琏不在家,他便想趁机报复,将矛头指向了巧姐。他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让王熙凤尝尝痛苦的滋味。贾环本就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他只考虑自己的仇恨,全然不顾巧姐的安危和家族的颜面。
贾芸连日在外输了好些银钱,急需一笔钱财来填补亏空。他本就有贪财的本性,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就被贾环的提议所打动。虽然他一开始对贾环说的外藩买偏房一事有所疑虑,觉得外藩花了钱买人后可能不会再与贾府走动,但在贾环的劝说下,他还是动摇了。贾芸是个有些小聪明但又目光短浅的人,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王仁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阻止,反而拍手称好。他作为巧姐的亲舅舅,本应保护巧姐,却为了银子而不顾亲情。王仁是个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人,在他眼中,亲情和道德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他觉得这是一宗好事,既能得到银子,又能在其中分一杯羹。
他们策划的过程是这样的:贾环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贾芸,两人商议后,王仁加入其中。王仁表示自己作为亲舅舅,能做得主,只要贾环在邢夫人面前说一下,他再找邢大舅一说,事情就好办了。于是,贾环等人开始在邢夫人面前游说,把这件事说得天花乱坠,称若应了这门亲事,贾琏的官早复了,贾府的声势也会好起来。邢夫人本就是个没主意的人,被他们一番假话哄得心动。
贾环等人的阴谋策划,是他们性格缺陷和利益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牺牲巧姐的幸福,这种行为充分暴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这一事件也进一步揭示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衰败,在利益的诱惑下,亲情和道德都变得不堪一击。
2.邢夫人的态度与决策
在巧姐被卖这一事件中,邢夫人的态度经历了明显的转变,其决策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这与她的身份、性格和处境密切相关。
邢夫人本是个没主见的人,起初听到贾环等人的提议时,她并未立刻表态。她深知巧姐是贾琏的女儿,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轻易做决定。然而,当邢大舅和王仁在她面前将这门亲事说得天花乱坠,称若应了这门亲事,贾琏的官早复了,贾府的声势也会好起来时,她开始心动了。
从身份上看,邢夫人是贾府的长辈,是巧姐名义上的奶奶。但她只是贾赦的继室,在贾府的地位有些尴尬。她没有亲生子女,在家族中的话语权有限。这种身份让她渴望通过一些事情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贾环等人描绘的美好前景,让她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改变自己处境的机会。
性格上,邢夫人贪婪且目光短浅。她只看到了眼前可能得到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这件事的后果。她被邢大舅和王仁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认为只要促成这门亲事,就能得到好处。她没有想到,一旦事情败露,会给贾府带来怎样的灾难,也没有考虑到巧姐的未来。
处境方面,当时贾府已经逐渐走向衰落,经济上也面临困境。邢夫人可能认为,这门亲事能为贾府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能让贾琏重新获得官职,恢复贾府的声势。她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王夫人对这件事持反对态度,她深知巧姐是贾府的重要人物,不能轻易将她许配给外藩。但王夫人此时也有些无奈,因为贾琏不在家,她无法做主。而且邢夫人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很坚决,王夫人也难以说服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