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尊女卑是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而贾宝玉却提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观点。他尊重女性,认为女性的纯洁美好远胜于男性。他与姐妹们、丫鬟们平等相处,关心她们的喜怒哀乐,尽力保护她们。他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与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他生活在一个虚伪、丑恶和腐朽的贵族家庭中,看到了封建礼教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丑恶。而身边的姐妹们和丫鬟们的纯洁善良,让他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这种强烈的对比,使他对封建制度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从而形成了叛逆的性格。同时,他在仙界的经历也可能影响了他的思想,使他对尘世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更加追求自由和真实的情感。
2.爱心与善良
贾宝玉的爱心与善良在他对女性的关爱尊重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帮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对女性的关爱无微不至。在他心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尊重每一位女性,视她们为世间最美好的存在。当晴雯生病时,他焦急万分,亲自为她请医问药,还细心地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晴雯爱吃豆腐皮的包子,他便特意给她留出来。天冷时,他还会为晴雯捂手,这些细节都展现了他对女性的体贴入微。
对于地位低下的丫鬟,他也从不以主子自居。金钏儿投井自尽后,他深感自责和悲痛,不顾众人的眼光,偷偷跑去祭奠她,表达自己的哀思。他深知金钏儿的死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对她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在对待姐妹们时,他更是关怀备至。林黛玉多愁善感,他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的情绪,尽力逗她开心。当林黛玉伤心落泪时,他会耐心地安慰她,与她一同分担痛苦。他与姐妹们一同吟诗作画,共享欢乐时光,让她们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除了对女性的关爱,贾宝玉对弱者也充满了同情和帮助。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厮被管家欺负,便挺身而出,为小厮解围,并严厉地斥责了管家。他还经常拿出自己的钱财接济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贾宝玉的爱心与善良,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周围人的心灵。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的美好,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那颗纯真善良的心。
3.义气与真诚
贾宝玉对待朋友,向来秉持着真诚与义气,他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而纯粹。
秦钟是贾宝玉在学堂结识的好友,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秦钟家境贫寒,贾宝玉却丝毫不在意,与他亲密无间。他们一同上学、玩耍,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秦钟生病时,贾宝玉心急如焚,多次前往探望,关心他的病情。秦钟去世后,贾宝玉悲痛万分,对好友的离去久久难以释怀。
蒋玉菡是忠顺王府的戏子,贾宝玉与他相识后,彼此欣赏,结为好友。贾宝玉将北静王所赠的鹡鸰香念珠转赠给蒋玉菡,蒋玉菡也回赠了自己的汗巾。后来,忠顺王府派人来贾府索要蒋玉菡,贾宝玉为了保护好友,虽面临父亲的责骂和惩罚,也没有轻易说出蒋玉菡的下落,尽显义气。
柳湘莲也是贾宝玉的好友之一。柳湘莲性格豪爽,不拘小节,贾宝玉与他趣味相投。当柳湘莲遭遇困境时,贾宝玉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他支持和帮助。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探讨人生,这份真挚的友情在贾府的复杂环境中显得格外珍贵。
贾宝玉在朋友面前,总是真诚相待,毫无保留。他不会因为朋友的身份地位而有所区别对待,而是用心去感受朋友的喜怒哀乐,用行动去维护彼此的情谊。他的真诚和义气,赢得了朋友们的信任和尊重,也让他在贾府之外拥有了一片温暖的天地。
4.懦弱与无奈
尽管贾宝玉善良多情、叛逆勇敢,但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他也表现出了懦弱和无奈。
他无力保护身边的人。金钏儿因与他调笑被王夫人打骂后投井自尽,他虽满心自责与悲痛,却在王夫人的威严下不敢为金钏儿辩解,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晴雯被王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赶出贾府,他心急如焚却毫无办法,只能在晴雯死后偷偷前去探望,看着晴雯凄惨的模样,他只能暗自垂泪。
在爱情方面,他同样懦弱。他与林黛玉真心相爱,却无法违背家族的安排。面对金玉良缘的说法,他虽极力反抗,却终究无法改变结局。林黛玉在孤独与绝望中泪尽而逝,他却只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薛宝钗成婚,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对于家族的命运,他更是感到无奈。他深知贾府内部的腐朽和矛盾,却无力改变。他看到长辈们为了维持家族的体面而苦苦挣扎,看到家族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族一步步走向衰败。他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抗,但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他的力量微不足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