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懦弱和无奈,是封建制度和社会环境造成的悲剧。他虽有反抗的意识,却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只能在痛苦和无奈中度过一生。
5.顽劣与天真
贾宝玉的性格中,除了叛逆、善良等特质,还带有几分顽劣与天真。他时常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顽劣行为。有一次,他故意装病,以此来逃避上学,还让小厮们配合他演戏,把府里上下搅得鸡犬不宁。他还会趁嬷嬷不注意,偷偷溜到厨房找好吃的,把厨房弄得一团糟。
他的天真想法也十分有趣。他坚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认为只要和姐妹们在一起,生活就是美好的。他会对着落花发呆,想象着它们有自己的灵魂和情感,还专门为落花准备了花冢,将它们埋葬,仿佛这样就能留住美好。他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看到新奇的玩意儿就会爱不释手,像个孩子一样兴奋不已。这些顽劣行为和天真想法,让他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也为《红楼梦》增添了许多趣味。
四、贾宝玉的思想观念
1.女性观
贾宝玉的女性观在《红楼梦》中独树一帜,他提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一观点鲜明地表达了他对女性的赞美和尊重。
在贾宝玉眼中,女性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他欣赏姐妹们的才情,与她们一同吟诗作画,共享文学的乐趣。林黛玉的聪慧灵秀、薛宝钗的博学多才、史湘云的豪爽洒脱,都让他由衷地赞叹。他尊重女性的个性和选择,从不以封建的标准去约束她们。探春有管理才能,他全力支持探春在大观园进行改革;李纨守寡后潜心教育子女,他对李纨的坚韧和付出表示敬佩。
他对丫鬟们也一视同仁,关心她们的生活和情感。晴雯性格直爽,敢于反抗,他与晴雯相处融洽,视她为知己;袭人温柔体贴,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他对袭人也充满感激。他深知丫鬟们在封建制度下的无奈和痛苦,尽力保护她们,让她们能在贾府中过得舒心一些。
贾宝玉女性观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生活在贾府这个女儿堆里,从小与姐妹们、丫鬟们朝夕相处,深刻地感受到了她们的善良、聪慧和纯真。与男性长辈们的虚伪、自私和腐朽相比,女性的美好更加凸显。他在与女性的交往中,获得了温暖和关爱,这让他对女性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敬意。
此外,他在仙界的经历也可能影响了他的女性观。前世他是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与绛珠仙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仙界的情感经历,或许让他对女性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认知,使他更加珍视女性的情感和价值。
贾宝玉的女性观是对封建男尊女卑观念的有力挑战,体现了他的平等意识和人文关怀。他的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难得的,也为《红楼梦》增添了独特的思想魅力。
2.价值观
贾宝玉的价值观与封建社会的主流观念大相径庭,他对功名利禄的轻视以及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构成了其独特的价值体系。
在贾宝玉看来,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毫无价值可言。他把那些热衷于科举考试、追求仕途经济的人称作“禄蠹”,认为他们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丧失了人性的本真。尽管家族长辈们期望他能走仕途之路,光宗耀祖,为此不断地劝说和逼迫他读书识字、参加科举,但他始终不为所动。他对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章毫无兴趣,反而喜欢诗词曲赋之类的性情文学,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享受着文学带来的乐趣。
贾宝玉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极为强烈。他渴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中,他不愿遵循那些繁琐的规矩和礼仪,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他喜欢和姐妹们、丫鬟们在一起,在大观园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吟诗作画,享受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他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从不以封建的标准去评判他人。他与林黛玉的爱情,也是基于对彼此个性和思想的认同,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追求着真挚的感情和自由的生活。
贾宝玉的价值观体现了他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自由的向往。他的这种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超前的,也是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的。尽管他的反抗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他的精神却为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启示,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自由的可贵。
3.爱情观
贾宝玉的爱情观在《红楼梦》中独树一帜,他对爱情的执着与纯粹令人动容,尤其是他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始于前世的缘分。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恩,决定下凡用一生的眼泪偿还。在人间,他们初次见面便有似曾相识之感,从此开启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之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