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贾母还通过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维护着家族的和谐与稳定。当家族内部出现矛盾和纷争时,她会出面调解,以公正的态度解决问题。在处理贾琏与王熙凤的矛盾时,贾母的一番话让两人重归于好,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贾母在放权后,依然是贾府的主心骨,她的存在让家族成员有了依靠,也让贾府在复杂的环境中得以继续运转。
3.重大决策分析
在贾府的管理中,贾母做出了诸多重大决策,深刻影响着家族的走向。
处理婆子聚赌事件时,贾母展现出了铁腕手段。她得知此事后,严惩为首者,对从犯也按规矩处理。其决策依据在于维护贾府的规矩和秩序,赌博之风若不遏制,会使府中风气败坏,影响家族声誉。这一决策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府中众人不敢轻易触犯规矩,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内部秩序。
面对贾琏妻妾矛盾,贾母采取了调和的方式。当王熙凤大闹时,贾母虽未严厉斥责,但也进行了调解,让双方各退一步。她的依据是维护家族的和睦,避免矛盾激化影响家族团结。这一决策暂时缓解了矛盾,维持了表面的和谐,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贾琏与王熙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贾赦要强纳鸳鸯为妾,贾母坚决反对。她怒斥贾赦,维护鸳鸯的意愿。这一决策基于对忠诚之人的保护和对家族伦理的坚守。鸳鸯是她身边可靠的人,贾赦的行为不仅违背伦理,也会寒了府中人心。此决策保护了鸳鸯,也彰显了贾母的权威,让贾赦不敢再轻易胡作非为。
六、贾母对待宝黛爱情的态度
1.起初的支持与偏爱
起初,贾母对宝黛爱情持明显的支持态度,对林黛玉和贾宝玉更是偏爱有加。
对于林黛玉,贾母将她接入贾府后,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与自己一同居住,在生活上给予她与其他姐妹同等的待遇。当黛玉初进贾府时,贾母搂着她心肝肉儿地叫着,足见其疼爱之情。对于贾宝玉,贾母更是将他视为心肝宝贝,对他的生活起居关怀备至,在贾政管教宝玉时,贾母总是挺身而出维护他。
贾母这种态度的形成,一方面源于血缘亲情。黛玉是她最疼爱的女儿贾敏的女儿,宝玉则是贾府的命根子,她对两人的疼爱是出于本能。另一方面,宝黛二人自幼一起长大,感情深厚,贾母看在眼里,也希望他们能成就一段美好姻缘,延续家族的和睦与兴旺。
2.态度的转变与原因
随着时间推移,贾母对宝黛爱情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家族利益是关键因素。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家族兴衰的压力。为了家族的长远发展,需要通过联姻来巩固地位、获取资源。薛宝钗出身薛家,家族富有,且她举止娴雅、博学多才,符合封建礼教对媳妇的要求,与她联姻能为贾府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支持。相比之下,林黛玉体弱多病,背后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作为支撑,从家族利益角度考虑,她并非宝玉的最佳配偶人选。
林黛玉的身体状况也是重要原因。黛玉自幼体弱,时常咳嗽、犯病,这让贾母对她能否承担起贾府未来女主人的责任产生了担忧。在封建家族中,女主人需要管理庞大的家族事务,健康的身体是必要条件。黛玉的身体状况使贾母对她的未来感到不确定,从而影响了她对宝黛爱情的态度。
这种态度的转变对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起到了推动作用。贾母作为贾府的大家长,她的态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她的转变使得宝黛爱情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在封建家族的压力下,两人的爱情最终走向悲剧。宝黛爱情的破灭,不仅是两人的个人悲剧,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3.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影响
在宝黛爱情悲剧中,贾母扮演了关键角色,她的决策和态度直接推动了悲剧结局的到来。起初,贾母对宝黛爱情的支持给予了两人希望,让他们在贾府中能相对自由地发展感情。然而,随着家族利益和黛玉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贾母态度转变,这成为悲剧的转折点。
作为贾府的大家长,贾母的决策具有决定性作用。她对宝黛爱情态度的转变,使得两人失去了最有力的庇护。在封建家族的大环境下,没有贾母的支持,宝黛爱情难以抗衡家族的压力。她最终默认了“掉包计”,让宝玉娶了宝钗,直接导致了黛玉的香消玉殒和宝玉的出家。贾母的决策和态度,反映了封建礼教和家族利益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是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推手。
七、贾母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1.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贾母的言行举止深刻体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规范和要求,她也是家族中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女性需遵循严格的礼仪规范,贾母对此极为重视。她要求府中女性言行得体、举止端庄,在各种场合都要遵循相应的礼仪。例如,在重要的节日庆典和家族聚会中,女性们必须穿着得体、妆容精致,按照长幼顺序依次行礼、就座,不得有丝毫差错。贾母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她的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大家风范,为府中女性树立了榜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