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麝月安分守己、低调内敛的处事方式,也让她在怡红院的复杂环境中不树敌。她不参与无谓的纷争,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踏实本分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所以,麝月在怡红院成为了一个备受信赖的存在。
四、麝月的重要情节与作用
1.给麝月篦头事件
《红楼梦》第二十回中,宝玉给麝月篦头这一情节,看似平常,实则蕴含深意。当时,宝玉回到房中,见麝月独自守屋,便主动为她篦头,二人对镜而坐,气氛温馨。这一细节展现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毫无隔阂的关系,体现了宝玉对麝月的特殊关照,也反映出麝月在宝玉心中的重要地位。
此时晴雯回来,看到这一幕便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晴雯的嘲讽暗示了她对宝玉和麝月亲密举动的不满。晴雯心直口快,她的话也从侧面反映出在怡红院众人眼中,宝玉和麝月的关系已超越普通主仆。同时,这也暗示了怡红院丫鬟之间微妙的情感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丫鬟们都渴望得到宝玉的关注,晴雯的嘲讽正是这种心理的一种宣泄。
2.撕扇子事件关联
晴雯撕扇子这一经典情节看似与麝月并无直接关联,实则存在潜在联系。在撕扇事件发生时,麝月也在现场。当时宝玉为博晴雯开心,让她尽情撕扇,麝月虽有劝阻,但也未强硬制止,这体现出她顾全大局、不愿激化矛盾的性格。
扇子在《红楼梦》中寓意丰富。扇子本是夏日消暑之物,象征着生活的惬意与舒适。晴雯撕扇,将扇子的价值破坏,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也预示着贾府繁华生活的逐渐衰败。而麝月作为见证者,她的存在仿佛是一种旁观者的视角,见证着这一美好被打破的过程。
从人物命运来看,晴雯的任性撕扇展现了她的叛逆和不羁,最终导致她被撵出贾府,香消玉殒。麝月则与之不同,她的稳重和内敛使她在贾府的动荡中得以保全。扇子寓意的变化,也映射出麝月和晴雯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
3.生病转折事件
在袭人母亲病重回家时,晴雯让麝月睡在宝玉房里,结果麝月因此生病,这一事件看似平常,实则意义重大。从情节发展来看,它是怡红院生活中的一个小波折,却反映出丫鬟们之间的情谊和相处模式。晴雯让麝月陪宝玉,体现出她们对宝玉的尽心侍奉,也展现了丫鬟们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
从伏笔意义来讲,麝月生病暗示了贾府表面繁华下潜藏的危机。麝月平时安分守己、尽职尽责,却因一次安排而生病,这象征着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即使谨慎行事也难以避免灾祸。同时,这也为麝月后续的命运埋下伏笔。在贾府衰败的大背景下,麝月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全自己,但也无法逃脱生活的磨难,生病或许就是她命运转折的一个小小开端,预示着她未来将经历更多的艰辛。
4.处理纷争事件
麝月在处理坠儿娘、春燕娘等纷争事件中,充分展现了她在怡红院的管理能力和作用。
第五十二回,晴雯因坠儿偷窃将其撵走,坠儿娘前来吵闹问讯,还抓住晴雯直呼宝玉名字的把柄发难。晴雯一时急红了脸,言语失当,有撒泼之嫌。而麝月迅速反应,忙道:“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她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一番话,成功镇住了坠儿娘,化解了晴雯的危机,维护了怡红院的秩序。
第五十九回,春燕娘打骂春燕,麝月听闻后赶来处理。她先是制止了春燕娘的打骂行为,然后严肃地指出在主子屋里,婆子们不应随意打骂丫鬟,强调了怡红院的规矩。她的处理方式既维护了春燕的尊严,又让春燕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升级。
相比之下,袭人虽贤良周全,但处理纷争时有时会显得优柔寡断;晴雯虽伶俐,但过于急躁,容易激化矛盾。而麝月凭借自己的伶俐机智和出色口才,能在关键时刻冷静应对,以理服人,既解决了问题,又不得罪人。她在处理纷争时,不仅考虑到当下的情况,还能顾全怡红院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能力和领导风范,是怡红院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5.掣花签事件寓意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情节中,麝月掣得的荼蘼花签意义深远。签上“韶华胜极”四字,“韶华”代表青春年华,“胜极必落”暗示美好时光即将消逝。签中引用“开到荼蘼花事了”的诗句,荼蘼花是最晚开放的花,苏轼有诗“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曹雪芹以花喻人,表明“诸芳尽”,象征着大观园女儿们的美好时光走向终结。
从麝月的命运来看,这花签预示她是陪伴宝玉到最后的女儿。在贾府衰败、众人离散后,她依然守在宝玉身边。而荼蘼花所预示的“苦”,也对应着宝玉日后“寒冬噎酸齑”的艰苦生活。同时,佛教里荼縻是来生的花,“佛见笑”暗示宝玉最终大彻大悟、出家为僧。所以,麝月掣得的荼蘼花签,不仅是她个人命运的写照,也与《红楼梦》整体的悲剧情节紧密相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