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客车在蜿蜒的乡村公路上颠簸前行,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城市的喧嚣过渡到乡村的宁静。王大龙望着窗外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田野和山峦,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离开双水村去执行训练任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村子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终于,客车缓缓驶入了双水村。王大龙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村子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到处都是忙碌不停的施工队。他们有的在搬运建筑材料,有的在搭建框架,有的在粉刷墙壁,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干得热火朝天。
“哟,这不是大龙嘛!”刚进村口,就有眼尖的张大爷发现了王大龙,他立刻停下手中搬砖的活儿,把手里的砖头一放,三步并作两步地朝着王大龙走过来,脸上的皱纹都因为笑容堆在了一起,“可算把你盼回来啦!出去这么久,辛苦啦!”说着,还伸出那粗糙又温暖的大手,在王大龙的肩膀上重重地拍了拍。
王大龙笑着回应:“张大爷,不辛苦!我一回来就看到咱村大变样咯!”
这时,周围的村民们也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大龙啊,你不在的这段日子,咱村变化可大了。就说这大棚,现在可都是现代化的嘞。”李婶兴奋地说道,她的眼神里满是自豪。
王大龙一进村就看到了那些被合理规划过的大棚。它们被安置在村子的东头,一个接着一个,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比起以前来,这些大棚不仅好看了许多,而且规模也大了许多。大棚的外观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透明的塑料薄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给村子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王大龙走进大棚,里面的景象更是让他眼前一亮。各种蔬菜和水果在精心的照料下茁壮成长,嫩绿的叶子上挂着晶莹的水珠,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村民们正在大棚里忙碌地采摘着成熟的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赵大哥一边摘着西红柿,一边笑着对王大龙说:“大龙,你看这西红柿,又大又红,都是按照科学方法种出来的。以前咱哪懂这些,多亏了上面派来的专家指导,还有你时不时给咱带回来的新消息,让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王大龙谦虚地说:“赵大哥,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就是偶尔传传消息,关键还是你们肯学、肯干。”
大家又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和王大龙讨论起村里的现况。
“大龙,现在这大棚蔬菜不愁销路,多亏了电商平台。村里年轻人弄的直播带货,把咱的菜都卖到全国各地去咯。”孙叔乐呵呵地说道。
王大龙点点头:“这是好事啊,说明咱村与时俱进了。不过直播带货还得继续创新,保证品质,这样才能长久。”
正说着,老支书也来了。他热情地走过来,握住王大龙的手说:“大龙啊,你出去这段时间,村子里变化可大啦!”
王大龙笑着说:“是啊,我一进村就看到了,这些大棚建设得真好。”
老支书自豪地说:“这多亏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咱们村民的共同努力。现在咱们村子发展特色农业,种出来的蔬菜和水果不仅品质好,而且销路也广,大家的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王大龙点了点头,心中为村子的发展感到高兴。他又和老支书聊了一会儿,了解到除了大棚蔬菜种植,村子还在村西头规划建设了一座座养殖基地。
王大龙决定去村西头看看。他沿着村里的小路走去,一路上村民们不断跟他打招呼,有的塞给他自家种的水果,有的邀请他去家里吃饭,那份热情让王大龙心里暖烘烘的。
“大龙啊,你在部队好好干,咱村也不能给你丢脸。”
“就是,等你下次回来,咱村肯定又不一样咯。”
村民们的话语中满是对王大龙的鼓励和对村子未来的期待。
当王大龙来到村西头时,他看到了那些正在建设中的养殖基地。这些养殖基地也是整齐划一的,大体形状已经出来了。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预计不久后就能投入使用。
这时,负责养殖基地建设的刘师傅走了过来,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着对王大龙说:“大龙,你看看这养殖基地,以后咱村的鸡、鸭、鹅都能住上‘豪华别墅’啦!”
王大龙饶有兴趣地问:“刘师傅,这养殖基地都有啥先进的地方啊?”
刘师傅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这养殖基地啊,有自动喂食系统,还有温度、湿度控制系统。以后啊,养殖就轻松多啦,而且能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病害。”
旁边的周大哥也凑过来,兴奋地说:“大龙,等养殖基地建成了,咱养出来的家禽肯定肉质鲜美,到时候又能多一条增收的路。说不定还能和大棚蔬菜搭配着搞农家乐呢。”
王大龙眼睛一亮:“周大哥,你这想法不错啊!农家乐既能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又能把咱村的农产品推销出去,一举两得。不过搞农家乐得注重服务质量和环境卫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