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王通离开上郡,并且计划在收复太原郡后,将州牧府搬到太原郡的晋阳城中。
想到这里,便开口说道:
“任命牛金为上郡太守,李宗为西河郡太守,而雁门郡太守,则由华峰担任。郡丞的人选,由州牧别驾——本将的岳父蔡邕,从文官中挑选。”
略一停顿,又道:“本将的治下,需要改变之前太守军政一起管的旧例,实行军政分离。太守只负责军事,民政则由郡丞负责。
除此之外,还要实行任期制,即:太守、郡丞、县令、县丞等官职,以三年为一个任期,通常情况下,三年之后就得调整到别的州郡担任官职。
如果有特殊需要,可以由本将亲自批准连任二期,但是,两期便是极限,绝对不可以超过两期。
此种做法,旨在避免官吏们在同一地方任职太久,形成割据一方的实力。”
众人闻言,尽皆说道:“主公英明。”
(备注:任期制和终身制各有优劣,具体要看是什么时代背景。古代的情况不同于现代,请大家不要在这里讨论,山风木鱼三叩首:跪谢,跪谢,跪谢!)
……
任命完太守和郡丞之后,王通对州牧属官也做了一些调整:
由蔡邕担任州牧别驾兼治中从事。
荀攸担任兵曹从事兼左军师。
贾诩担任长史兼右军师,
这种调整,也对应于王通刚才所说得“军政分离”。在内政方面由蔡邕全权负责,而军事方面,则由增设的左、右两位军师负责战略策划。
如此一来,蔡邕的权力将变得很大,各郡的郡丞都由蔡邕挑选、任命和管理。
蔡邕乃海内名士,文坛领袖,学生很多,在读书人中威望甚高。通过这种调整,可以有效缓解王通手下文官不足的现状。
……
军事战略方面。
贾诩和荀攸各有千秋。
王通让荀攸担任左军师,位在贾诩之上,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双方的工作态度不同。
荀攸的工作态度比较积极,经常主动发言,献计献策。
而贾诩这鸟人,开会的时候很少主动发言。经常是王通在上面高谈阔论,他在下面闭养神。
论谋略,也许贾诩胜过荀攸。
但是,态度决定一切。
考虑到两人的工作态度问题,王通还是决定将荀攸的职位放在贾诩之上。
……
喜欢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