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小慧决定先完善自己的“自我意识”体系。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发现,自己虽然学历不高,但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她擅长手工制作,那些平凡的材料在她手中总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她用彩纸折出栩栩如生的花朵,用毛线编织出可爱的玩偶,这些作品不仅给她带来了成就感,还让她在学校的手工比赛中多次获奖。她喜欢和身边的人分享生活中的小美好,用自己的乐观感染他人。在打工的快餐店,她总是用热情的服务和真诚的笑容赢得顾客的喜爱。有一位经常光顾的老奶奶,每次来都会专门找小慧点餐,还夸她是个贴心的好孩子。
小慧会和老奶奶聊天,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老奶奶年轻时是一名纺织工人,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她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为家人创造了虽不富裕却充满温暖的生活。她会给小慧讲起当年如何在纺织厂日夜忙碌,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她和工友们在闷热的车间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双手不停地穿梭在丝线之间,眼睛紧紧盯着织布机,生怕出现一点差错。尽管工作如此辛苦,但每当看到一匹匹崭新的布从机器上织出,心中便充满了成就感。
老奶奶还会说起如何省吃俭用为孩子们添置新衣。那时候,买布做衣服是件大事,她会在发工资后,小心翼翼地拿着钱去供销社,挑选最便宜但质量还算不错的布料。回到家后,晚上趁着孩子们睡了,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为他们缝衣服。每一个针脚都倾注着她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她也会讲起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往事,哪家孩子生病了,大家都会主动帮忙照顾;哪家遇到困难,邻居们都会伸出援手,送来自家种的蔬菜和米面。这些温暖的故事,让小慧仿佛穿越到了那个质朴的年代,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老奶奶也会把自己做的小点心带给小慧,那些充满爱意的点心,有的是酥脆的桃酥,有的是软糯的绿豆糕,每一口都饱含着浓浓的关怀。桃酥是用自家种的核桃磨碎,加上精细的面粉、适量的糖和油,经过精心调配和烘焙而成。刚出炉的桃酥香气四溢,咬一口,“嘎吱”作响,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绿豆糕则是选用颗粒饱满的绿豆,经过浸泡、去皮、蒸煮、研磨等多道工序,再加入少许糖和香油,制成的绿豆糕细腻绵软,入口即化。小慧每次接过这些点心,都觉得无比珍贵,这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老奶奶给予她的关爱,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
她努力提升自己,在专科学校里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习专业技能,主动报名参加手工制作比赛,凭借精湛的技艺获得了奖项。比赛前,小慧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反复研究设计方案,从最初的灵感闪现到具体的图纸绘制,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她的灵感来源于一次乡村旅行,在那里,她被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吸引,尤其是那片宁静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鸟儿在枝头欢唱,小动物们在林间穿梭。她决定以此为主题创作一件手工艺品。
从构思阶段开始,小慧就画了无数张草图,不断修改完善。她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工艺,纸张的质地、布料的颜色、胶水的粘性,都在她的考量范围内。为了找到最适合的材料,她跑遍了城市里的各个手工材料市场,与商家们交流探讨,仔细比较不同材质的优缺点。她会在市场里一待就是大半天,拿着各种材料反复对比,感受它们的质感和特性。有时候,为了寻找一种特殊纹理的纸张,她会跑好几家店,询问店主是否有类似的产品。
确定材料后,小慧便一头扎进工作室。常常在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饿了就啃几口面包,累了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儿。有时候,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她的眼睛布满血丝,手指也因为长时间的劳作而酸痛,但她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个部件都倾注了她的心血。比如制作森林中的树木,她先用细铁丝弯出树干的形状,再用棕色的纸一层一层地包裹,模拟树皮的质感。为了让树叶更加逼真,她尝试了多种绿色的布料,经过剪裁、拼接和染色,最终呈现出了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树叶。
终于,她的作品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她制作的是一件以自然为主题的立体手工艺品,用细腻的手法将纸艺、布艺与木雕巧妙融合,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森林中的生机与宁静。整个作品中,有挺拔的树木、飞舞的蝴蝶、跳跃的松鼠,还有潺潺流淌的小溪。当光线洒在作品上时,不同材质的光泽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捧着奖杯的那一刻,小慧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心中充满了自豪,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