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来到医院,医院里人来人往,嘈杂的声音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挂号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或坐或站,脸上带着各种表情,有焦急,有疲惫,也有担忧。队伍缓慢地向前移动,每挪动一步,小玲和丈夫的心里就多一分紧张。明仔似乎也感受到了周围紧张的气氛,他紧紧地依偎在小玲怀里,小手指不自觉地揪着小玲的衣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害怕与不安。他时不时地抬起头,看着周围陌生的环境和来来往往的人群,嘴里小声嘟囔着:“妈妈,我有点害怕。”小玲心疼地亲了亲他的额头,轻声说道:“宝贝不怕,爸爸妈妈在这里呢。这里的叔叔阿姨都会帮助我们的。”说着,她轻轻抚摸着明仔的后背,试图让他放松下来。她一边安抚明仔,一边焦急地看着队伍的前进速度,希望能快点挂到号,带明仔去看病。
终于挂好了号,他们又来到相应科室的门口等待叫号。候诊区的椅子上坐满了人,大家都安静地等待着,偶尔能听到几声孩子的哭闹声。墙壁上挂着一些宣传画,介绍着各种儿童健康知识,但此刻小玲和丈夫都无心去看。每过一分钟,小玲和丈夫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地加快一分,内心的焦虑也随之增加。明仔坐在椅子上,一会儿摆弄着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一会儿又抬头看看爸爸妈妈,似乎察觉到了他们的紧张情绪。他把玩具递给小玲,说:“妈妈,你玩。”小玲接过玩具,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宝贝自己玩,妈妈陪着你。”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叫号显示屏,生怕错过轮到明仔的号码。她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希望明仔能快点好起来。
漫长的等待后,终于轮到明仔进去检查了。小玲和丈夫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明仔走进了诊室。诊室里摆放着各种医疗设备,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医生是一位面容和蔼的中年男士,他戴着一副眼镜,眼神中透露出专业与温和。他微笑着让明仔坐在检查床上,然后开始仔细地询问情况。小玲和丈夫你一言我一语,详细地向医生讲述了明仔在幼儿园和家里的不同表现,以及近期频繁小便的具体情况。医生一边耐心地听着,一边认真地记录着,不时还会提出一些问题,进一步了解细节。比如,医生问明仔在幼儿园除了午睡时间,其他时候去厕所的频率是否也高,明仔有没有说过在幼儿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饮食和饮水习惯有没有改变等等。明仔坐在检查床上,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偶尔也会插上几句话,回答医生的问题。他对医生手中的听诊器特别感兴趣,眼睛一直盯着看,还伸手摸了摸,医生笑着告诉他这是用来听他身体里面声音的,他觉得很神奇。
询问结束后,医生开始为明仔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他手法娴熟地为明仔做了身体检查,用听诊器听了听明仔的心肺,摸了摸他的肚子,检查了他的泌尿系统。明仔一开始还有些紧张,但在医生温柔的鼓励下,渐渐放松了下来。医生一边检查,一边和明仔聊天,问他喜欢什么玩具,有没有养宠物等等,分散他的注意力。检查完身体后,医生又开了一些检验单,让他们去做相关的化验。小玲和丈夫带着明仔在医院里穿梭,先去缴费,然后按照指示前往各个检查科室。明仔对医院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乖乖地配合着。在抽血的时候,明仔有点害怕,紧紧地抓住小玲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小玲心疼地安慰他,说抽血一点都不疼,就像小蚊子叮一下一样,还答应他做完检查给他买好吃的。医生也在旁边鼓励明仔,夸他是个勇敢的好孩子,最后明仔还是坚强地完成了抽血。
完成各项检查后,他们又回到诊室等待结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是煎熬。小玲和丈夫坐在诊室外面的椅子上,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等待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担忧,不知道即将到来的结果会是什么。明仔在一旁已经有些困了,靠在小玲怀里睡着了。小玲轻轻地抚摸着明仔的头发,心里祈祷着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她时不时地看向诊室的门,希望医生能快点出来,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结果,既希望明仔没有什么大问题,又担心万一检查出什么疾病该怎么办。
终于,医生拿着检查报告走了出来。他面带微笑,语气平和地告诉他们:“孩子身体并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确实很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你们不用过于担心,回去多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变化。”听到这个结果,小玲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她连忙握住医生的手,感激地说道:“太感谢您了,医生!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呢?”医生耐心地给出了一些建议,让他们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医生还提醒他们,可以适当地引导明仔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让他在轻松的氛围中说出自己在幼儿园的经历。医生特别强调,要给明仔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感受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爸爸妈妈都会在他身边支持他。医生还建议他们可以和幼儿园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明仔的情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