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彻底消退后,兰池宫便渐生寒气。
之前满池接天莲叶摇曳的壮观景象,都显得日渐萧索。
秦时其实并未在意。
毕竟她每日忙忙碌碌,要处理公务,要处理自己的计划,还要给予大王足够的情绪价值,以及身体力行的陪伴……
每日散散步,八段锦打一圈,已经是养生了。
更何况她所居寝宫,乃是在兰池中央的蓬莱岛上,虽有水景,但因距离过远,并不显得潮湿。
但此等环境,对于时常惦念王后的医明来说,却极为不好。
因而她日日催促着甘泉宫的改造,甚至还问秦时要不要再搬回此前暂住的南宫……
对于秦时而言,搬到哪里于她根本无所谓。
因为身为王后,她只需抬脚上马车、下马车即可。
但对于众仆从,却是忙忙碌碌多日不休,这才能收拾齐。
“别紧张。”
她安慰医明:“距离新年已没多少时日,只甘泉宫改造完成再行挪动吧。”
王权之下,甘泉宫的改造进度其实很快。
慢就慢在她所提出的火墙,又要保证美观,又要保证取暖效果,因而工匠们须得先另寻一处偏殿,多番尝试再来。
专门的琉璃工坊尚未建好,如今是占据了铁官工坊部分高炉的,因而出产效率并不高。
不过在这个保温材料尚不过关的年代,秦时也没打算打造出大大落地窗,玻璃尚且还做不出这么大的呢。
只需要碎彩琉璃片镶嵌,透光和美观兼具,就可以了。
如此紧赶慢赶,这才能叫少府将工期承诺在9月中旬之前。
而如今,已不足一月了。
秦时为了安抚医明,又赶紧转移话题:
“此前我说的黄花蒿治疟疾,你可有头绪了?”
说起专业,医明立刻慎重起来:“王后所言【黄花蒿】,奴婢并不确认是哪一种。”
“因而就按照王后吩咐——【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来,一一尝试,确认脉象。”
这是秦时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下来的,如今交给医明,再合适不过。
唯一可惜的是,因疟疾传染过快,在如今算是瘟疫的一种,因而她并不敢四处搜罗病人来尝试,只是一一测药性,这才进度慢了些。
秦时皱了皱眉:“这样测试,可会损伤身体?”
医明摇了摇头,神色温和:“王后放心,奴婢族中有医书传承,虽不知来处,却也很是得用,乃称《五十二病方》。”
“其中就有青蒿治牝痣的记录,可见其作为药材,很是安稳的。”
所谓“牝痣”,就是如今的痔疮了。至于《五十二病方》,据传此书成于春秋战国,便连秦时也不知具体年代与作者。
医明身为医学世家的传人之一,有此藏书也是正常。
秦时心疼的拍了拍她的肩膀:
“你还这样年轻……如今培养医生可不容易,若有什么危险的事,可持我的手令,至囹圄中提那些遇赦不赦的死囚来试。”
医明眼神更是柔软:“王后心疼我等,奴婢知晓的。”
秦时想了想,《肘后备急方》中其实还有诸多疾病记载,比如天花——但这种病人是在东汉时期,被俘虏从印度经越南带过来的,如今说出,无病可证。
因此,在她的待办事项中就排在略后面一些。
但是……
她此刻看了看黄门传来的消息:“齐八子的公主心明又犯了咳症?”
自她做王后以来,这位心明公主只来面见了一回,接下来便一直缠绵病榻。
因为咳症不消,宫中诸人也不敢叫她轻易面见自己,以防传染。
但小姑娘如今才11岁,瘦骨伶仃,面色苍白,一双丹凤眼盈盈如水,咳嗽时越发显得可怜。
活脱脱一副黛玉身子。
秦时就算没有做母后的心态,可见对方日日抱病,也忍不住紧皱眉头。
罢了。
她想了想:“将我的匣子拿过来,再去召黑目。”
她所说的匣子,就是自己装电子产品的盒子。
手机中的资料不多,耗电又快,秦时只在搜罗必需品时才打开。
但电纸书阅读器确实格外低耗电,文件资料下载又多,因此秦时搜索什么,多用此物。
如今她看着上头【医学】文件夹中的诸多名录——
其中,《黄帝内经》如今还在编纂之中,前后已持续了一二百年,日后恐怕还要再持续一二百年才能成经。
同《难经》一起,大约要到汉代才能成书。
秦时不知编纂进度如何,就先略过了。
再有《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三册书带黑白图片。
还有两册,则是《临床中医内科学》,与网购 txt版本的《赤脚医生手册》。
这册书与《军地两用人才》,都是秦时打算学通篆字之后,大略要读一遍的。
但如今,她将后头三册暂时排除,只从《神农本草经》开始打开,而后看着恭谨站在阶下的黑目,又微微叹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