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
国家议会大楼内朱仲渊坐在龙椅上默默听着身旁两派人的争吵。
一派是以戚云川为首的陆军将领,以及部分内阁大臣。另一派则是郑许昌为首的水师将领以及大多数文官官员。
这段时间在“鱼鹰计划”宣告完美结束以后,特别是在前段时间满清政变的消息传到了应天府以后陆军大数将领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收复失地,而海军则是抱着再往后拖几年的想法。
戚云川郑大口扩谈着现在收复失地的重要性以及满清政变引发的政治混乱是百年难求的好机会,他一开口就是为国为民,将反对他的人都贬低为了“卖国求荣”,“偏安一隅”的小人。
而郑许昌以及大数文官则是认为:如今的大明与清廷虽然名义上都是一个国家分裂出来的,但在这两百多年里汉人早就已经分化为了南方汉人与北方汉人,现在急于收复失地只会让好不容易分裂的满清政府放下矛盾团结起来,而且如果擅自发动战争在国际上可能也将引发不可逆的后果。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再次遇到像现在这样的机会,如果这次放弃了下次机会再出现你我还能看到吗?”戚云川说道,“而且,我国如今也并不怕满清的军队不是吗?”
郑许昌想了想自己孙子寄过来的书信,觉得在这时想要阻止陆军停止这种想法简直痴人说梦,于是他打算从其他地方下手。
“戚大人,老夫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没等戚云川说话,郑许昌便继续说道,“我们并不是在反对收复失地这件事,毕竟我们当中也没有谁愿意做大明的秦桧。”
说着郑许昌干笑了两声,“只是如今爆发战争势必会引起整个世界的骚乱,更不要说打仗带来的财政负担。”
“郑大人,我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也能够理解。”戚云川笑了笑,“毕竟谁也不想1890年的惨剧再度上演不是?但是啊,收复失地这件事我们必须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去做,至于为什么,我相信陛下比我们这些作大臣的更为明白。”
说着戚云川朝着朱仲渊递去了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我相信水师与我们陆军的想法是一样的:对于我国与满清之间不可能存在和平,战争使我们两个国家唯一的答案,要么我们亡国灭种,要么我们犁庭扫穴,整个神州只能有一个国家。而如今我军统治了天空,满清又刚好爆发政变,岂不是天助大明?”
郑许昌沉默了几秒,“你说的没错,但是我们并不能做第一个发起进攻的国家。”
郑许昌的手上捏着茶杯的力气逐渐用力,“我国必须要在国际面前展示出我们爱好和平的一面,我们要打的是一场反击战争而不是一场侵略战争,如果戚大人有办法能够勾引清军撞到我们的枪口上来,老夫以及大数官员想必都不会反对战争,但是自1896年后清军便再也没有南侵,我大明如今并没有理由宣战不是吗?”
郑许昌站起身,指着摊开在桌上的地图,“如果我们与满清爆发战争,首先要确保的就是英法俄三国是否会介入,对于这点我们是不是得要先求得德国柏林方面的意见,询问他们是否做好了在战争中坚定支持我们的决心。”
朱仲渊以及大数大臣的目光都被郑许昌所吸引,多年的政治经验教会了朱仲渊一件事:如今的战争不存在孤立的战争。
终于朱仲渊开口了,他用手捏着自己的太阳穴,皱着诶头说道:“内阁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如今爆发战争是否可行?”
新任内阁首辅是一个五十出头的男人,他名叫沈荣,曾出任兵部侍郎后升任内阁大臣,于1898年升任内阁首辅。
“回陛下,臣等皆认为如今我国与满清爆发战争是我军最好的时机。”
......
皇宫内部
朱仲渊缓缓地站起身来,亲自走到郑许昌面前,为他斟满了一杯香茗。然后,朱仲渊轻轻放下茶壶,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目光灼灼地盯着郑许昌,缓声问道:“爱卿,依你之见,在大海之上,我军可有实力单方面击溃英法两国的海军?”
郑许昌听闻此言,眉头微微一皱,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迟疑和忧虑。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热茶,想要借此平复一下内心的不安。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终于下定决心,开口说道:“陛下,如果您和内阁已然下定决心要开启这场战争,那么我国务必要先获得德国方面的明确回应才行。倘若没有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协助我们牵制住英法俄这三个强国,单靠我国自身之力,即便是在这场海战中取得胜利海军也是残胜,即便是最终能够收复失去的领土,我国国家财政必然会因此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到那时,又该如何去治理刚刚收复的北方地区呢?”
朱仲渊听完这番话,脸色变得愈发凝重起来。他紧紧捏住手心,随后,他长叹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踱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重重地坐了下去。“爱卿所言极是啊!只可惜,如今朕即便有心阻止内阁的决策,却也是力不从心呐……”
郑许昌听到皇帝如此感慨,心中亦是五味杂陈。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劝慰,君臣二人只能跟着一同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
“陛下,要不请人去一趟德国问问德国人的意见吧?”
喜欢明1914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明1914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