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两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这两年里,四合院宛如一个微缩的小社会,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变迁,院里的每个人都历经着各自的成长与蜕变。
何雨柱,已然不是当初那个仅凭一腔热血在轧钢厂食堂掌勺的愣头青。自意识觉醒后,他深知厨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从此,一头扎进厨艺的钻研中。
每天天还未亮,第一缕曙光尚未完全穿透四合院的静谧,何雨柱便已麻利起身。简单洗漱后,如奔赴战场的战士,匆匆朝轧钢厂食堂赶去。推开食堂那扇熟悉的大门,浓郁的烟火气息瞬间将他包裹,似在热烈欢迎这位执着的美食追梦人。
走进厨房,何雨柱熟练地系上油渍斑斑却被他视作珍宝的围裙。刹那间,眼神锐利而专注,仿佛世间万物皆被隔绝,只剩眼前这方灶台与堆积如山的食材。
挑选食材时,他严谨到极致。每一棵青菜,都捧在手心细细端详。叶片是否翠绿欲滴、有无虫蛀痕迹,根茎是否鲜嫩脆爽,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每一块肉,双手反复摩挲,凑近鼻尖用力嗅闻,凭借敏锐触感与嗅觉,精准判断肉质紧实度与新鲜度。“食材是菜肴的根基,根基不牢,何来美味?” 他常这般语重心长地向徒弟马华教诲。
站在灶台前,何雨柱焕发出掌控美食魔法的大师光芒。他不断尝试各种烹饪技巧,从火候的精确把控,到调料的精妙搭配,每个细节都反复琢磨。为探寻新菜品的最佳烹饪时长,他常一站数小时,双眼紧盯锅中翻滚的食材。依据食材色泽、香气与形态的变化,迅速精准地调整火候。汗珠滚落,他浑然不觉,全身心沉浸在烹饪的奇妙世界,与食材进行无声却热烈的对话。“这火候,恰似与食材的心灵交流,用心感受,方能让食材绽放光彩。” 他边操作边向全神贯注学习的马华讲解。
经过无数日夜的不懈努力,何雨柱的厨艺迎来质的飞跃。凭借精湛技艺与独特理解,成功晋升为六级厨师,工资也从 37.5 元涨到 60 多元。接到晋升通知那一刻,他饱经烟火熏陶的脸上,绽放出欣慰自豪的笑容,满含对努力成果的骄傲,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师傅,恭喜您!这都是您应得的!” 马华满脸兴奋,如旋风般冲到何雨柱面前,眼中闪烁崇敬光芒。
何雨柱微笑着拍了拍马华的肩膀,温和地说:“华子,这里面也有你的功劳。这两年你跟着师傅,下了不少功夫,师傅都看在眼里。记住,厨艺之路永无止境,咱们还得继续奋进。”
在何雨柱的悉心教导下,马华凭借自身勤奋与天赋,成功蜕变,成为八级厨师。马华踏实肯干,对厨艺满怀热忱,每天紧跟何雨柱在厨房忙碌。何雨柱的每个动作、每句话,他都铭记于心。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虚心求教,不放过任何提升机会。“师傅,我这道菜的火候是不是欠些?”“师傅,这调料的搭配比例怎么更完美?” 类似问题,马华每天都要问多次,何雨柱也总是耐心解答,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与技巧。
“师傅,若不是您悉心教导,我绝难有今日。” 马华满怀感激,言辞恳切。
“你这孩子,有天赋又努力,师傅只是为你指引方向,关键还得靠你自己坚持。” 何雨柱欣慰回应。
与此同时,李主任工作成绩斐然,成功晋升为副厂长。李副厂长精明能干、雷厉风行,任职期间兢兢业业,积极推动轧钢厂改革与创新发展。他深知何雨柱厨艺对厂里职工的重要性,在何雨柱提升厨艺过程中,给予诸多支持与鼓励。
“何师傅,如今你的厨艺已是咱们厂的闪亮名片,往后还得加油,让咱们厂食堂在行业独占鳌头。” 李副厂长满脸笑容,亲切地对何雨柱说。
“李厂长,您放心,我定全力以赴,不负您期望。” 何雨柱态度坚定,铿锵作答。
再看四合院中的其他人,也都有各自的变化。
一大妈许翠兰与聋老太太依旧相互扶持,生活平淡却温馨。每天清晨,许翠兰早早起床,为老太太精心准备早餐,随后前往菜市场采购食材。归来后,在院子里有条不紊地洗衣服、打扫卫生,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聋老太太坐在院子里,沐浴着阳光,偶尔与路过邻居点头示意。虽听力不佳,但眼神明亮,能敏锐捕捉院子里的细微变化。
“翠兰啊,今日阳光明媚,这日子咋就过得这么快呢。” 聋老太太感慨道。
“是啊,妈,日子过得快好,说明咱们都顺心。” 许翠兰微笑回应。
二大爷刘海中,自从被何雨柱当众怼后,心里虽有不甘,但也有所收敛。不过,他那爱端架子、颐指气使的毛病,并未彻底改掉。在众人面前,依旧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大小事务都要插一嘴,发表 “高见”。遇到邻里纠纷,不是公正调解,而是凭主观臆断,强行将意志施加于他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