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茹和芷舒安安静静地跟在小姐身后回了若筠自己的院子!
若筠进门左右扫视了一圈自己的屋子,转身坐到窗边的琴桌前!
那是一张红珊瑚色的落霞,小时候父亲为她学琴亲自寻来的梓桐木古琴,出自名家之手,琴音不俗,低处幽远、高处悠扬。此琴似有灵性,若别人拨弄不是杂波就是断弦,唯若筠侍弄时音与弦就都乖乖表现,陪伴若筠多年更是与主人极为恰合!
芷茹悄无声息的从旁捧了香炉过来焚上“竹昙香”,那是小姐在确定下山离开昙花谷前,以昙花谷的昙花加四季不同时节的鲜嫩竹叶和老墨竹叶一起炮制,再加了不抢味道还互为辅佐的几味中药研制而成!
此香焚之能令人静心敛性、凝神益思!华宁神医还为这个配方调了几味药,对压制若筠身上曾经的痼疾亦有助益!
那股清凛的竹香伴着幽幽的昙花香,闭目呼吸就像仍置身蜀山昙花谷不曾离去!这香寄托着若筠对十年从师之地的不舍与思念!
若筠抬手抚上琴身,默默地想了一会儿,手指轻拨……
落霞感应着主人的心绪,一声声如吟似叹地抒发着指尖赋予它的心情……
伴随“竹昙香”的袅袅青烟,杨若筠神思游荡,似又置身于那一片茂密的竹林深谷!
那里虽没有洛城坊间的宽街巷道、熙攘人烟,却有这世上最宁静而幽长的麓林小径!
雨后初晴,竹林茂盛的山间青石小路,一个修长的青衣背影划破了山间凝固的空气,那人背着一个青竹编制的细长背篓,轻快的行走在顺山势略向上延伸的小路上!
忽然,她脚步一滞停在当地,如静止般站了一会儿后右手慢慢从肩上向后伸入背篓,轻手轻脚的拿出一根细长的小竹棍,之后迅速朝右前方一株茶杯口粗的竹根部叉下……一条翠绿色的小青蛇,两尺多长,扑棱着细长的身体挣扎了一会儿,最后如一条麻绳般无力的垂下!
那人从腰间拿下一个小竹篓,用刚才的小竹竿夹着小青蛇的七寸处掷入竹篓里!原来那根小竹竿尖头处有一个金属的小叉子,竹竿可捅可叉,是个不错的捕蛇工具!
那人把竹篓小心的盖好盖子,举到眼前摇了摇颇为开心,原来是个面貌清秀、亭亭玉立的伶俐少女!
感觉到蛇身撞击竹篓的份量,她很有成就感的咧嘴而笑,一双漆黑明亮如墨玉宝石般的眼睛瞬间眯眯的如同两道弯月!
青衫少女收起竹竿和小竹篓,正欲继续前行,忽闻林间飘来一阵悠扬的笛声,乐曲时而欢快如小鸟鸣唱时而清灵如微风拂过山谷,在这时有细雨微风相伴的竹林山间久久回荡……
少女脸上笑意更深,从袖中抽出一支手掌长的翠绿玉笛放到唇边,这小短笛的笛声清脆悦耳,音域不广音色却格外高昂,不像吹曲子更像是小鸟的叫声!
少女笛声响起,那笛声顿时变了曲风似乎与这短笛合鸣,之后戛然而止!少女拿着小短笛时有时无的轻轻吹着,时而似离巢小鸟,时而如群鸟归巢,却是原地暂歇不再前进了!
小短笛时停时响,如小鸟时鸣时歇……忽然方才那笛声又起,却是近在身边,一个同样着青衫的青年男子从山上顺山路向下而来,青衫少女见了他高兴的迎上去,亲切的叫了一声:
“师兄!”
那被称为师兄的人也背着同样的竹背篓,只是更大些,里面已满当当的冒出各种绿叶藤蔓。
青衫少女献宝般取下腰间挂着的装蛇小竹篓,在她口中的师兄面前晃了晃道:
“今天运气不错,收获了这条竹叶青,七毒丹的主材就凑齐了吧!”
边说边把竹篓递到师兄面前!
青衫男子走上前来,接过竹篓,掂了掂份量道:
“嗯,这条还真不小!青书,你真勇敢!”
“师兄,这你也夸我,跟师兄师姐们和你比,我才只学了师父的皮毛就得下山了,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把驭毒术的基础完成,更别提精进了!半途而废,真的有点儿不甘心!”
一边说着,神情间已现出些许失落!
青衫男子见她越说越难过,忙安慰她道:
“青书,你别这么想!你的银针走穴就很厉害,师父常说从大师兄到我,我们四个都比不过你,你不光是用针走穴厉害,关键是你对经脉与穴位的掌握极有灵性,这个是我们羡慕不来的!”
“驭毒术你不用急,待你回了家,有疑问可以写信,我一样可以助你完成学习!尤其是古籍里的驭毒古法,”
说完这些,青衫男子抬头看了看天色,对少女道:
“走吧青书,回去准备一下,咱们明日就开始炮制“七毒丹”!
“可以看着师兄制成七毒丹再下山,真是太好了!”
青衫少女墨玉般的眼睛又笑的弯成了月亮!
杨若筠神思飘忽,望着那青衫少女,二人相视一笑,合二为一!
那是下山回侯府前的杨若筠!
“昙花谷”谷主、神医华宁的关门弟子,师父赐名“青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