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有点被杨竞的举动惊到了,他们不知道陛下为什么突然拿出1000万银元的内帑扔在运河和修建粮仓上,甚至这1000万银元还不包括早先拨给工部的500万银元。
其实杨竞这些年,攒的这些家底,大部分都是靠收取铸币税获得的,通过铸造银元,杨竞能获得9%的利润,现在辽藩流通的银元超过一亿枚,仅此一项,杨竞就累计获得了900万银元。
这玩意也不是谁都能收取的,杨竞规定,辽藩只能流动银元和铜钱,别的散碎银子和黄金一律不允许流通。
散碎银子可以到奉天银行兑换成银元,一两银子一块银元。黄金也可以兑换,一两黄金50块银元。不兑换你自己留着也行,但就是不能流通。
当然了,你也可以暗中使用散碎银子或者黄金进行交易,但是你最好祈祷别被政保署发现,发现的结果就是全家死绝。私自铸造银元也一样。
这项规定,完全建立在杨竞对辽藩的绝对掌控之上的。政保署的力量无孔不入,神策军更是碾压各种势力,所以杨竞才能收取这个铸币税。
至于大梁,不说别的,如果永安帝敢铸造银元,各地马上私自铸造,永安帝还得赔钱。
杨竞甚至还计划明年发行发行半圆(500枚铜钱)和银毫(100枚铜钱),尽可能压制流通铜钱的使用率。
要是没有掌握这个铸币税,杨竞可不敢这么散财去修建运河和铁路。
内阁见杨竞这么花钱,其实也是高兴的。因为无论货船交易还是开挖运河,都会产生交易,只要交易,内阁就能收到税收,1000万银元,估算着也能收到50万银元的税。
至于杨竞,更是不在意了,辽农、辽工等集团都是自己的,他们之间互相交易,利润还是自己的,除了必要的工本和人工,杨竞回流的利润也得在100万银元,实际开销不过900万银元。
但是杨竞这么大手笔投入基础设施,吴晋等人还是有些心惊胆战,他们不知道杨竞要干什么,所以吴晋直接开口问道,“陛下,可是有什么打算?”
“其实你们不问,朕也要说”杨竞叹了一口气道,“这些年,咱们大辽一直南征北战,对外战争就没有停止过。不过别的,英烈祠里的烈士名墙上,名字已经超过5万个了”
当初杨竞下令建设英烈祠,除了大殿英烈殿里有有一个“大辽英烈之神位”的总神主外,牺牲的从五品以上的官员和武将有单独的排位,其余阵亡的官员校尉,名字都刻在两侧连廊下大理石制作的英烈墙上,目前已经超过5万人了。
杨竞提到英烈祠,殿里众臣都有些沉默下来,这些年杨竞军功之盛,堪比古代圣王,但牺牲将士之多,战争耗费之大,也是罕见的。
“全赖陛下治国有方,辽藩百姓得享福荫”吴晋说道。这不是吴晋的恭维话,杨竞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一边能打胜仗一边能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不然就这个战争强度,辽藩早就自己崩溃了。
“前些日子,你们主张对大梁用兵,咱们先不说战争耗费能不能出的起,但就是阵亡的士兵,就不会少于30万,耗费的粮食,更是无算”杨竞说道,“这就是朕为什么大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
“一来,可以积累大量的军粮,通过运河,可以快速的运输到前线。二来也是尽可能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算是藏富于民,真要是打起仗来,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的太多”
杨竞说的是有理有据,特别是刚才,杨竞吩咐建设的粮仓,全部位于运河附近,为的就是能够快速的装船,没有粮食,什么仗也打不了。
而且开挖运河、修建官道都需要雇佣人员,工资支出是个大头,这样一来,白花花的银元通过大规模建设,流入到百姓的手中。其实这也就是杨竞的经济逻辑。
“臣等受教”吴晋等人拱手。
“行了,钱也分了,差事也分派了,你们就加紧组织实施吧”杨竞说道,“不过朕丑话说到前面啊,这期间,要是有官员敢贪污一块银元,可别怪朕心狠手辣”
这么大工程,杨竞不可能不担心有官员上下其手,所以才出言提醒。
“陛下放心,臣等定会约束好属员”众臣纷纷表态。
“那就好,都散了吧”杨竞挥一挥手。
本来杨竞还准备研究一下水师扩编的事情,不过1000万银元已经掏了出去,杨竞也不敢再盲目扩充军队了,毕竟养军队太费钱了。
诸位大臣离开后,杨竞真心实意一阵肉疼,花的钱太多了,还得琢磨着怎么开源才是。
发展经济,获得税收,这么挣钱太难了,最快的来钱方式就是战争抢钱或者开矿,杨竞开始琢磨还哪里有金矿。
“龙江郡、兴安郡、安北郡的大山里倒是有金矿,不过开采太困难了”杨竞一边回忆一边自言自语说道,“蓟州郡永平县(杨竞穿越过来的那个时候的唐山市)倒是有个大金矿,问题是现在李奇在驻守,要不要干他一票”
北平郡李奇的帅帐,李奇突然打了个喷嚏,“本帅难道感冒了?”
喜欢大梁辽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大梁辽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