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即使杨竞不去挑拨突厥和大梁,永安帝也要准备动手了。就在杨竞在萧太后身上奋力耕耘的时候,永安帝正在奉天殿大会群臣,商讨对突厥作战的事宜。
群臣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萧太后遇刺的事情的。当萧炎当众宣布,是突厥人行刺萧太后的时候,都表现的群情激愤,表示要和突厥决一死战。
“很好”永安帝见群臣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也满意的点点头,“高邈,说说你的看法”
兵部尚书高邈其实并不相信突厥人会无聊到去刺杀萧太后,杀个老太太干嘛?吃饱饭撑得啊?而且兵部也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他并没有发现突厥有什么异动。
但是赵国公萧炎又言之凿凿的说是突厥人干的,现在萧太后还重伤在寿康宫休养,陛下也没有反对赵国公的说法,那可能真是突厥人干的吧。
“陛下,臣以为,对突厥用兵,不能大举进攻,要以出奇兵为主”高邈想了想,还是说了心中的想法。
“哦?你具体说说”永安帝来了兴趣。
“是这样的陛下,突厥各部远在草原深处,离长城最近的部落,距离长城也有200里以上的距离,用步兵大规模进攻,后勤压力实在太大,还容易被突厥骑兵截断后路”高邈条理清晰的说道。
“突厥骑兵胜在机动性强”见永安帝点头,高邈借着说道,“咱们可以以骑兵打骑兵,出动天雄军,剿灭突厥几个部落,为太后娘娘报仇”
其实高邈还有下一句“也就算了”没说出口,在高邈看来,把面子找回来就算了。不过这话他不能说出口。
永安帝一听,高邈说的也有道理,特别是这次进攻突厥,要是能抢来大量的马匹,也是一件好事,这样就可以组建更多的骑兵,进行下次的战争。
不过高邈的提议,门下省纳言崔尘却是不同意,“陛下,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太后娘娘遇刺是突厥人所为,现在贸然对突厥开战,且不说影响咱们大梁和突厥的关系,但就是开战,军费支出怎么解决?”
崔尘这话一半公一半私吧。于公的确是军费没有出处,现在大梁扩军到100万,已经靠加征辽饷来解决了。那只是日常性养兵,但是一旦开战,还需要粮草辎重等额外开支呢,那绝对是笔大钱。
于私,八大粮商和突厥进行的粮食走私进行的不亦乐乎,正是闷声发大财的时候,现在和突厥开战,这不是影响八大粮商的买卖吗?崔尘和这些粮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要为这些粮商说话。
“户部说说,军费能解决不?”永安帝知道崔尘说的也有道理,于是问户部尚书黄选。
黄选都懵了,他咋解决?预算和决算都是年初就定好的,他去哪解决军费,“陛下,以出动3万天雄军作战,一个月额外需要军费50万两,当然了,一个月肯定不够,就按三个月算吧,至少需要白银150万两”
“那户部能筹措不?”永安帝一听,好像也不太多啊,便满怀期待的问黄选。
“回陛下,不能”户部尚书黄选的回答非常直接。把永安帝气的够呛。
“那这样,今天先研究怎么筹集军费,然后再研究对突厥作战”永安帝生气的说。
一提到钱,群臣们更是三缄其口了,上哪收钱去?而且还能现用钱还找啊?所以群臣都低着头,没人说话。
“都说话啊?哑巴了?”永安帝终于生气了,开始喷群臣了。
群臣一看永安帝生气了,更加不说话了,奉天殿里就只有永安帝咆哮的声音。最后朝会不欢而散。
回到后殿的永安帝,犹自喝骂不止,自从萧太后被抓走以后,永安帝的情绪一天比一天不好了。
群臣可以拍屁股走了,几位宰相没法不管啊,萧炎、崔尘和方谦又来求见永安帝。
“你们几个有办法?”永安帝没好气的问。
“这个…”崔尘想了想,“陛下,臣听闻有些官员有不法事,应付有司进行惩处”
来了,终于走到了抓贪官、没收贪官家产的路子,不过这个路子不能由永安帝提出,所以只能由各个宰相提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哦?说说看”永安帝来了兴趣,问道。闻弦歌而知雅意,永安帝当然明白崔尘的意思。
“陛下,是这样,当年晋王造反,河西士族中有不少的支持者,这些支持者还没有得到清算,您看?”崔尘笑道。果然,崔尘想对河西士族下手。
没等永安帝说话,中书省中书令方谦说话了,“陛下,这个除了晋王,还有齐王,齐王造反的时候,江南士族和山东士族也有不少支持者,朝廷不能只清算河西士族,江南士族和山东士族也得清算吧?”
“这个不妥吧?平定齐王之乱,江南士族可是出了不少力的”崔尘立即反对道。
“当时本官就是江南安抚使,他们出没出力本官能不知道吗?”方谦是一点也不相让。
眼看着两人吵了起来,萧炎打起了圆场,“要不这样吧,江南、山东和河西,各查出一家,也算是对朝廷、对百姓有个交代”
其实萧炎的办法非常的混蛋,但是眼前也没有更好的来钱办法,经过一系列激烈的争吵,最终永安帝同意了萧炎的办法。
“那你们说说,这三家都选谁啊?”永安帝把这个权力交给了三位宰相。
“江南就司马家吧”崔尘叹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太后的贴身女官是司马婉儿,而且她还逃走了,以这个理由查处崔家,也是应当”
不得不说,崔尘的手段还是很老辣的,选的司马家既有足够的油水,又有合适的理由,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
“河西士族就选王家吧”萧炎也说话了,“王素一直对前秦念念不忘,先帝已经优待了20年了,是时候清算了”
萧炎和王素一直不和,这个时候打击一下王素,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他不知道的是,王家大部分资产已经投入到辽藩的东部开发计划中去了,买了30万亩的荒地。
“那河东就选赵家吧,毕竟齐王妃出身赵家”方谦也给出了人选。
其实齐王妃赵姜家的核心子弟也都去了辽藩了,但是大梁朝廷也不知道。当然了,知道也无所谓,毕竟这次只是为了弄钱,田地之类的财富又搬不走。
最终,确定了司马家、赵家和王家。
喜欢大梁辽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大梁辽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