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晋等人又在谨身殿和杨竞陈奏了几件事,杨竞一一下了旨意。忙了大半天,吴晋等人才离去。
柳河行宫算是辽藩居住条件最好的地方了,杨竞也不准备搬回襄平城里的皇宫去住,他就住在这里,感觉还挺好。
反正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过年的时候,皇后吴青阳也会从药山回来,所以杨竞安心的在柳河行宫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
这次突厥、大梁和辽藩三家冲突,可以说是杨竞获利最多了,他杀了将近4万的突厥百姓,还继续保持着和突厥右贤王部的互市。
突厥人可以说是得失相当吧。虽然抢了100多万两白银和几十万斤粮食,但是右贤王部被杀了几万百姓,左贤王部的王帐都被突袭了。
当然了,如果计算上右贤王阿鲁台单独和杨竞媾和,开放互市,那么突厥长远的损失会更大些。
损失最大的当然是大梁了,被屠杀了3座县城,死了4万百姓。朱真只抢回了10万两白银,杀了突厥千八百人。虽然看起来,端了突厥左贤王的老巢,面子赚的足足的,但是里子里,可以说得上是损失的精光。
好在现在冬天也来了,没法大规模对突厥用兵,永安帝只能等来年开春再说,剩下的工作,就是舔舐伤口了。
萧炎从代北郡发回了奏报,又详细描述了当地的惨状,永安帝没了办法,只能传旨道,“着户部拨付40万两白银用于重建三个城市,同时募民居住”
上次对突厥开战前,永安帝抄了三家大户,得了150万两白银,现在基本上就剩下100万两了,这100万两白银永安帝也不想动用,他想着留在明年开春,继续对突厥用兵使用的。
这就是永安帝为难的地方,他没有杨竞那种开源的本事,就只能选择节流了。一旦节流,好多事情就没法干了。像永安帝,连打仗这么大的事情,都得抠抠搜搜的。算是慢慢舔舐伤口吧。
大梁的很多做法,是历朝历代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抵如此。
当然了,大梁朝廷的这些具体举措,政保署一一探查清楚,传回了辽藩,杨竞虽然处在距离长安城几千里外的襄平郡,对长安城的动态也是了如指掌。
其实永安帝很羡慕辽藩的情报能力,但是这种东西,羡慕不来,辽藩三大情报机构,每年耗费近百万银元,要不是有杨竞这个搞钱小能手的穿越者,辽藩也养不起。
任何一个政权,最重要就是赚钱和花钱。永安帝是个合格的封建帝王,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优秀的封建帝王。但是杨竞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王爷或者皇帝,他反而像个会计,在不断的计算着辽藩这辆庞大机器运转所需要的资金。
本来这次杨竞出巡,是想看看基层治理和移民的情况的,但是因为突厥的事情耽误了。没办法,他只能把采风署正卿石琳叫来,了解一下辽藩的基层情况。
石琳原来是通政司的官员,后来杨竞觉得她不错,忠心程度也够,在成立采风署的时候,就把她调到采风署当一把手去了。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其他的原因,石琳和其夫君异常恩爱,当时杨竞得知,更加兴奋了,就把石琳给潜了,算是为了补偿石琳吧,才给石琳调整的岗位。
“臣参见陛下”一身正五品大红官服的石琳向杨竞行礼。
“起来吧”杨竞随意的说道,“李德全,赐座”
石琳谢后,坐了下来,“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是这样,前段时间,朕本来想到吉林郡和龙江郡巡视一番,看看基层治理和东部开发移民情况,但是由于对突厥作战,计划就被打乱了”杨竞解释道,“采风署对整个辽藩的政情和民情比较了解,找你来,就是想了解一下情况”
石琳心里长出了一口气,虽然已经背叛夫君多次了,但是还是心里有芥蒂,所以一听见杨竞召她去行宫,她心里就比较打鼓,好在杨竞让她来,只是询问工作上的事情。
说到工作,石琳又恢复了那副干练的状态,“陛下,现在辽藩整个政情还是不错的。今年几大工程按照计划推进,内阁、各部院、各郡的官员工作都很拼,采风署收到的百姓告状件也比较少”
杨竞点点头,他也知道,辽藩官员的俸禄虽然很高,但是工作也是十分的累。主要是杨竞不断推进各项重大工作,具体落实的还是各级官员。好在辽藩官员的素质非常好,年龄结构也很年轻,所以还能支撑的住。
“特别是陛下推行扫黑除恶专项工作以来,一些基层官员和司法官员包庇黑恶势力得到了揭露和惩罚,百姓对吏治清明的感受更加的明显,对朝廷的支持力度很高”石琳很有做官的天赋,在回答杨竞奏报的时候,还知道把近期朝廷各大重点工作融合在一起。
这就厉害了,很多看官不知道怎么和领导汇报工作,其实和领导汇报工作,无非就是说明干了多少工作、遇见什么困难,达成什么效果。这是普通的汇报。
高端的汇报则是把上述内容都说了,还能表达出自己的不容易和领导的英明,要是能和朝廷的大政方针联系在一起,就更好了。石琳就是这么做的。
“做的不错,说说民情”杨竞点头说道。
“陛下,民情部分,说实话不是太好”石琳开门见山的说道。
“哦?说说看,是基层治理不好,还是移民情况不好?”杨竞露出了严肃的神色,问道。
“回陛下,无论是基层治理还是移民情况,都不怎么好”石琳老老实实的说道。
“具体呢?”杨竞追问。
“水土不服”石琳肯定的说出了四个字。
喜欢大梁辽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大梁辽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