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科学,讲究的是量力而行。透支财政或者透支信用固然可以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是后遗症却是十分的显着,很容易产生积重难返的局面。
杨竞在治国理政的时候,非常注意官员和军队给财政带来的负担,一直有意识的走精兵路线,既用少量的募兵来保持最大的战斗力。
在杨竞心中,军民比在1:50的比例左右比较好,既50个百姓供养1个脱产士兵。大辽现在800万人口,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看,大辽正规军的数量应该在16万人。现在大辽五大边军和两个守备军,总兵力在18万人,基本符合杨竞的预期。
但是现在大梁疯狂的扩充骑兵,又接连征收辽饷和剿饷,杨竞不得不有所防备,所以才提出扩军的想法。
内阁的意见也很明确,因为东部开发的原因,今年的农业税暴增,陛下想扩军就扩吧,要么就是再新设置两个军6万人,要么就设置30个架子旅,等待开战的时候再补充兵员。
杨竞称帝建国以后,对大辽的军制进行了制度化的管理,就是军—旅—营—大队—小队五种级别建制。
每个军固定3万人,军的主官是总兵,正三品,设置两名副手,副手是副将,从三品。每个军下辖6个旅。
除此以外,每个军还有两名偏将,正四品。两名牙将,从四品。
每个旅固定5000人,旅的主官是参将,正五品。设置两名副手,副手是游击将军,从五品。每个旅下辖6个营。
每个旅还设置两名指挥佥事,正六品。指挥同知,从六品。
每个营固定1000人,营的主官是指挥千户,正六品。设置两名副手,副手是副指挥千户,从六品。每个营下辖10个大队。
每个大队固定100人,大队的主官是指挥百户,正七品。设置两名副手,副手是副指挥百户,从七品。每个大队下辖10个小队。
每个小队固定10人,小队的主官是队正,正八品。设置一名副手,副手是队副,从八品。
整体上,大辽的军制就是这样,如果需要两个军或者两个以上的军协同作战,那么就会派一名枢密院枢密副使指挥,枢密副使是正二品。或者给某个总兵临时挂枢密副使衔,从二品,这样方便指挥。
也就是说,实授枢密院副使是正二品,挂枢密院副使衔是从二品。当然了,枢密院枢密使是从一品。
现在的枢密使是曾泰,曾泰就是从一品。由于曾泰又被杨竞授予了宣武殿大学士,实际上就是正一品了。大学士都是正一品。
在大辽,统兵权和调兵权是分开的。军队的调动、指挥作战归枢密院管理,军官的晋升、兵员招募、军粮军饷和军队调动归兵部管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控制军队。
当然了,这些都是大辽的正规军,像神策军、长林军和水师这种杨竞的天子亲军,不在此列。
吴晋说完内阁的两个方案,杨竞想了一下,说道,“现在守备军的两个军是不是没有满编呢?”
“回陛下,两个守备军现在都是下辖3个步兵旅,并没有满编”兵部尚书宋武立即说道。
杨竞点点头,“这样,两个守备军,每个军扩充3个步兵旅,实行满编。兵部做好军官选派和兵员招募。至于防区,由枢密院负责划分”
枢密使曾泰和兵部尚书宋武立即答应下来,这样一来,两个守备军就满编了,每个军3万人。现在大辽正规军就是五大边军加上两个守备军,共计7个军21万人。
“另外,架子旅也需要重建,就按照内阁所说的,新建20个架子步兵旅和10个架子骑兵旅,这30个架子旅全部挂在皇家军事学院之下”杨竞这次是真的下血本了,除了扩军了6个步兵旅,还组建了30个架子旅。
所谓架子旅,就是全部从参将到队副所有的军官全部配齐,兵员只配备6分之一。这样一来,一个架子旅就只有1000人,减少了5000人,这样一来,军饷的负担减轻了将近六分之五。
由于平时也有骨干训练,战时直接补充兵员就行了,是一个比较省钱、但是能维持基本战斗力的方法。
杨竞最后还是扩充了6万军队,只不过30个架子旅3万人安在了皇家军事学院的名下,走的是教育经费,皇家军事学院的教育经费也是杨竞皇宫出。
“臣领旨”兵部尚书宋武立即答应下来。
“扩军的事就以半年为限吧,半年之内组建完成,一年之内形成战斗力”杨竞肃然的说道,“诸位,留给大辽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臣等定不负陛下重托,精兵强武”吴晋等人也都郑重的说道。
很多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杨竞估摸着,大梁远征突厥,一年之内能有个结果就不错了,两年之内能完成也算是快的,所以大辽还有一定的时间。
其实杨竞不是没想过,趁大梁远征突厥的时候直接入关,但是那样做,即使夺取了天下,后遗症也太多了,杨竞还是想慢工出细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