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内,
噎鸣先是将尧舜的准备和盘托出,随后期待的看着禹。
可惜禹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仿佛早就料到如此。
事实和噎鸣猜测的也相去不远,
禹早在竖亥拒绝成为昆吾氏首领,并给有夏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就将信任交给了竖亥。
竖亥对大洪水预言的坚持,以及这些年气候的异常,禹不需要多想,便已经提前做好应对。
至于尧舜的准备,禹认为他们或是联合大型邦国吸纳清扫周边的小聚落,或是干脆将小聚落抢光,把那些人变为奴隶,
但这对有夏氏来说没什么影响。
十万人以上的陶唐氏,无论提前准备还是事后临时决策,对只有一千人出头的有夏氏没区别。
关键在于有夏氏周边的大型邦国:有崇氏和共工氏,他们的态度。
陶唐氏的手无法伸太远,只能联合各个大型邦国共同行动,给中原地区的势力来一次大洗牌。
有崇氏是血盟,禹和鲧情同父子,禹不会担心他。
而共工氏,虽然如今共工大兴土木闹得他们内部离心离德,但瘦死的骆驼一脚踩死兔子不成问题。
禹对共工氏的态度有些微妙。
一瞬间就猜出尧舜的目的并分析出局势的禹,并没有急着对噎鸣表态,只是示意他继续说。
噎鸣将竖亥对共工氏的献策一一道来。
禹明白竖亥这是要支持共工氏,心里有些好笑:
竖亥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区区一个千人首领,如何能玩转共工氏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
还要我来指导噎鸣,竖亥这是把我当做尧舜了罢。
禹微笑着说道:“尧舜的准备我已知晓,我会做出安排的。”
“至于你们共工氏的事情,我一个外人不好说什么吧。”
噎鸣不懂这些弯弯绕的博弈,他的性格更像是“游侠”而非领袖。
“孝”和“义”大于“忠”和“仁”。
噎鸣不假思索,直接跪地伏倒在禹面前,
“还请禹教我!”
看着断掉一臂,整个上半身伏在地上的噎鸣,禹不禁有些动容。
噎鸣接着说道:“我噎鸣本是共工氏中的无名小辈,身无长物。”
“能得到共工和四岳的赏识,出使去极西之地救共工氏于水火,我受宠若惊。”
“我生来无法能成为你和竖亥这样杰出的人,但我依然愿意竭尽全力,为共工氏做一点事。”
“竖亥说你有主意,我相信他,也相信你。”
“如果你能帮我,共工氏永远会是有夏氏的朋友。”
一番话说得禹有些羞愧,共工疯癫,四岳稳重,噎鸣直爽,但有一点,三人极为相似。
那便是真诚。
禹觉得自己用那样阴谋的方式去思考那三人,还是有些狭隘。
而且竖亥相信噎鸣,自己对噎鸣的印象也不差。
禹决定小小赌一把:
“噎鸣,我答应你。”
“你先和我说说竖亥的看法。”
噎鸣起身,激动地想说些什么,但是又咽了回去。
随后他整理思绪,将竖亥的看法告诉了禹。
禹一番苦思冥想,分析道:
“你们家族对修筑堤坝和赔款付出太多,虽然共工和四岳威望足够,但他二人一个沉迷大兴土木,一个远在陶唐氏。”
禹说到此处有些卡壳,心想:“不会是故意把四岳支走的吧。”
随后他放下这个念头,继续说道:“共工在不断消耗自己的威望,导致其余家族不再慷慨解囊。”
“四岳远在天边,时间一长,原本刚刚积攒的威望便会消散。”
“噎鸣,这件事的关键在你,你现在要回去,趁着共工专注水利之事,把四岳原本的担子挑起来。”
“你不要想着让别的家族出血,而是要拉着所有的家族收好你们的奴隶和粮食。”
“相柳这样的附庸也是如此。”
“你要一个个的去劝说他们,让他们站在你这边。”
“当你团结的势力足够庞大,可以压倒共工的时候......”
噎鸣凝重的说道:
“禹,你这是要我夺共工之位?”
禹摇摇头:“当然不是。”
随后禹给噎鸣说了这半年来共工的所作所为:
共工得到竖亥的提点后,对治水筑堤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但噩梦般的预言也一直在折磨有些疯癫的他。
在浮游等死忠的支持下,共工不恤民力,不停征发奴隶族人和粮食,试图迅速建立更多更大的水利工程。
不周山下的堤坝已经接近十丈。
其中共工自己的家族承担最多,还有不少家族不愿自己付出,便狠狠压榨手下的奴隶和各自的附庸。
共工氏内如今怨声载道。
竖亥改进堤坝的本意是让共工氏减少损失,能够留下一些土地以供喘息。
但共工氏不服,他非要将梦中滔天的水挡在邦国之外。
噎鸣听了禹的描述,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他正色说道:“禹,我听你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