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裹着槐花甜香掠过十字坡,官道旁新栽的垂杨柳轻拂酒旗。孙二娘倚着朱漆柜台,看着伙计将刚出炉的包子摆上蒸笼,白雾升腾间,肉馅的鲜香混着草药气息弥漫开来——这是用神农鼎温养过的特殊香料,既能提味又可祛病。她腕间的银锁随着动作轻晃,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恍惚间竟与二十年前汴梁城那场噩梦般的大火重叠。
"当家的,陈州的商队到了!"张青的声音从后院传来,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孙二娘抬眼望去,二十余辆马车停在店外,车辕上都系着半朵莲花的红绸——这是江湖人默认的"孙家庇护"标记。为首的老者跳下马,捧着檀木匣疾步而来:"孙女侠,这是按照约定送来的西域香料,还有..."他压低声音,"天机阁残余在陇右活动的消息。"
话音未落,屋顶瓦片轻响。时迁倒挂金钩现身,怀里抱着个布包:"嫂子!梁山飞鸽传书,宋哥哥说蔡太师倒台后,朝堂忙着争权,暂时顾不上咱们。"他抖开布包,露出几本泛黄的账册,"不过我在蔡府密库里找到这个,上面记着二十年来天机阁在各地的暗桩。"
孙二娘指尖抚过账册上斑驳的字迹,突然摸到夹层里的半张画像。画中女子怀抱幼童,眉眼与她有七分相似,衣襟处绣着完整的莲花图腾。"这是..."她声音发颤。时迁挠挠头:"我听蔡府老仆说,那是你祖母,当年带着神农鼎的秘密消失了。"
后院突然传来骚动。孙二娘抄起案上擀面杖冲出去,却见几个孩童围着神农鼎叽叽喳喳。那鼎如今已缩成香炉大小,静静立在紫藤架下,鼎身符文随着孩童的触碰亮起微光。"大姐姐,这炉子会发光!"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仰着红扑扑的脸,"像星星掉进了锅里!"
孙二娘蹲下身,从袖中掏出用鼎火烤制的麦芽糖:"小心烫着。"她看着孩子们嬉笑跑开,想起狗子小时候也是这样,总爱扒着灶台等包子出锅。鼎身突然传来震动,符文投射出影像:西北荒漠中,一群黑衣人正围着块刻满莲花纹的石碑。
"是九脉钥匙的线索!"张青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中握着孙家祖传的星图。星图与鼎中影像重叠的刹那,整座包子铺都摇晃起来。孙二娘按住鼎身,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这是神农鼎在警示,平静只是假象。"
黄昏时分,十字坡迎来不速之客。八名劲装汉子骑马而来,腰间佩刀缠着红绸——正是当年血鹰会的标志。孙二娘将神农鼎收入袖中,顺手摸了把案上的柳叶刀。为首的疤面汉子翻身下马,竟直接跪在青石板上:"孙女侠,我们愿奉上西域矿山的地契,只求..."他解下腰间令牌,上面的鹰纹已被凿去,"只求能在十字坡讨口安生饭吃。"
夜幕降临时,孙二娘在阁楼召开密会。梁山的"智多星"吴用、孙家现任族长孙云庭,还有各地江湖门派的代表围坐一堂。烛火摇曳中,时迁展开从蔡府盗出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记着天机阁的据点。"最棘手的是这个。"吴用的羽扇点向昆仑山脉,"传说那里藏着神农鼎的'命门',一旦被打开..."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尖锐的哨声。孙二娘冲至窗前,只见北方天空腾起三枚信号弹——那是她设在百里外的暗哨示警。神农鼎在怀中发烫,鼎身符文化作金色锁链缠绕在她手臂,宛如活物。"他们来了。"她抽出双刀,刀刃在月光下泛起诡异的蓝光,"带着二十年前灭门的那批人。"
子时,马蹄声如雷。三百黑衣骑士将十字坡围得水泄不通,为首之人戴着青铜面具,腰间玉佩刻着完整的莲花图腾。"交出神农鼎,饶你全尸。"面具人声音冰冷,手中长剑指向孙二娘,"当年没斩尽杀绝,倒是养出了麻烦。"
孙二娘突然笑了,笑声震得屋檐积雪簌簌落下。她解下猩红头巾,露出颈间新添的莲花刺青——那是神农鼎认主时烙下的印记。"你以为还是二十年前?"她手腕翻转,神农鼎化作流光悬浮空中,符文投射出孙家历代先祖的虚影,"看看清楚,谁才是猎物!"
混战瞬间爆发。孙二娘的双刀舞成血花,每一刀都带着神农鼎的力量,所到之处黑衣人纷纷倒地。张青挥舞着特制的铁链,缠住对方骑兵的马腿;时迁在屋顶飞檐走壁,专偷敌人的暗器;梁山众兄弟则摆出八卦阵,将敌军分割包围。
面具人见势不妙,突然祭出一面铜镜。镜中射出黑光,所照之处花草瞬间枯萎。孙二娘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咬破舌尖将鲜血喷在神农鼎上。鼎身轰然炸裂,却在半空重组为神农氏的虚影,抬手一挥,黑光如冰雪消融。
"不可能!"面具人扯下面具,竟是消失多年的孙家叛徒孙明。他脸上布满诡异的纹路,显然已与邪物共生,"我明明在昆仑找到了神农鼎的弱点!"他掏出半块刻着星图的玉牌,与孙二娘怀中的地图残片产生共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